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美術市場 >

當代藝術結束"黃金八年" 傳統書畫市場潛力大

發佈時間:2012年10月18日 11:28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解放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被視為藝術品市場風向標的蘇富比秋拍近日落幕,中國當代藝術板塊“潰不成軍”,昔日輕鬆過千萬元的作品,不是“白菜價”成交就是流拍,令業界人士感嘆,“秋天真的來了”。藝術品市場不景氣,春拍已現端倪,不過當代藝術成為最先潰退的一環,卻是不少人沒有預料到的。如何尋找保值板塊,成為藏家和拍行共同關注的話題。

       當代藝術結束“黃金八年”

       “貼有中國符號標簽的當代藝術名家,幾近遭遇集體滑鐵盧,或在泡沫擠乾的低價位上流標,或以市場價30%或更低的‘白菜價’成交。資本雄霸中國當代藝術的‘黃金八年’曲終人散。”策展人顧振清在蘇富比秋拍現場發出的這條微博被廣泛轉載,引爆業界對中國當代藝術作品價值的大討論。有同行以“拍瞎了”形容這次當代藝術專場拍賣,“作品拍到1/3後,買家開始離席。大多數成交作品都在最低估價線成交”。不少評論家認為,中國當代藝術崛起離不開資本的扶持,天價托起的“巨星”吸引眾多投資者,標簽式、符號式作品水漲船高,其中精品少之又少。如今市場回落已成定局,蘇富比秋拍成交量同比下降37%,“擊鼓傳花”失去了資本扶持,價格自然一落千丈。

       令業界松一口氣的是,蘇富比中國書畫板塊成交率仍然達到90%,張大千《瑞士奇峰》和傅抱石《春詞詩意》均以2306萬港元成交。嘉德香港首拍中,齊白石《山水圖冊》以4600萬港元奪得頭籌,顯示了傳統書畫的含金量。

       “名畫家+名藏家”受寵

       走穩健路線,成為拍賣行共同的選擇。18日、19日將在花園飯店舉槌的崇源秋拍推出古董、書畫等2300多件拍品,最引人注目的還是幾個“老面孔”。張大千的《敦煌壁畫第七十五窟摹本手卷》,源於一次小拍的“佚名”作品,藏家注意到牛車畫法與北齊陶俑中牛車的造型完全一樣,拍下該畫後多方查詢著錄,證明是張大千真跡,成功“撿漏”。另一幅潘天壽《墨牛圖》來自近代學者、書畫名家蔣玄礍舊藏,上有潘天壽三次自題,既有極為罕見的巨大尺幅,也代表了畫家中年指畫的巔峰成就。展望秋拍前景,崇源總經理季崇建表示,“收藏本身不是急功近利,而是品位與內涵的集中體現。是對文化的深度挖掘。為老上海文化名人、藏家商賈的舊藏舉行拍賣,旨在以他們的收藏品位引導當代藏家,希望能重新塑造收藏理念。”

       榮寶齋(上海)總經理助理于娟也表達了類似觀點,以民國時期名人舊藏為主題的專場,在低迷市場中尤其受到歡迎。“名畫家+名藏家”成為保值金字招牌。另外,一些估計10多萬元的二三線近代畫家作品,在此輪大浪淘沙中不跌反漲,藏家看中的與其説是低價吸納,不如説是作品本身帶來的審美享受。

       藝術市場依舊大有潛力

       當代藝術與傳統書畫的落差如此鮮明,很難不讓人聯想到對其藝術價值的判斷。有人認為,“上世紀90年代開始走紅國際、並在2005年後成為市場寵兒的貼有中國標簽的當代藝術,已經讓大家倒胃口了。”也有人認為,當代藝術並未崩盤,只是在底部盤整。蘇富比當代亞洲藝術部主管林家如則表示,“拍賣結果證明市場正進入成熟階段”。

       就在人們為中國當代藝術經不起風吹雨打喟嘆之時,還是在蘇富比,一幅由德國波普藝術家格哈德裏希特創作的抽象畫,12日拍出約合2.14億元人民幣的天價,這也是在世藝術家作品最高成交價。如此範例在前,將中國當代藝術的潰敗完全歸結于市場,便顯得不盡合理。藏家們需要檢討炒作心態,藝術家們是否也該為創作新路多花些心思?

熱詞:

  • 當代
  • 藝術
  • 書畫
  • 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