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上海世博會:合力續寫文明傳奇

發佈時間:2012年10月15日 03:5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上海世博會結束迄今已兩年,大批世博人都離開了曾經的崗位,開始從事各種不同的工作,但只要説起世博,每個人的眼睛,瞬間變得那麼明亮——

  這一被國際展覽局秘書長洛塞泰斯讚為“世博會歷史上里程碑”的盛會,創下了多項世界之最:參展規模最大,共有190個國家、56個國際組織參展;參觀人數最多,超過7308萬人次;首次創設城市最佳實踐區,同步推出網上世博會等。

  “世博人在世博期間,是奉獻每一天,拼搏每一天,同時也是享受每一天。”上海市人民政府秘書長、原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局長洪浩説。

  “世博會讓我們回到了激情燃燒的歲月。那是無數的不眠之夜,無數的努力和付出。”兩年後,重溫上海世博會,上海世博發展集團總裁、原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副局長丁浩感慨。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上海世博會在浦江兩岸5.28平方公里土地上,寫下了人類文明史上難忘的記憶。

  調研15萬人次,掐秒算出“世博廁所”佈局;為給中國館披上純正“中國紅”,從84種紅色中選出64種紅色做樣板

  談話從一個令人訝異的小細節開始。“不如就談談世博的廁所吧。”洪浩這樣開始了他的講述。

  無獨有偶,至今仍堅守在世博崗位上的丁浩,首先談的也是這個細節。

  “世博目標客流是7000萬人次。按184天來算,平均每天38萬人次,而極端高峰在園客流達85萬。”丁浩回憶,“這麼多人,廁所問題必須解決。”此前,上海派了不少專業團隊,赴2000年德國漢諾威世博會、2005年日本愛知世博會參觀學習,發現無論是哪屆世博會,“如廁難”都是一大管理難題——愛知世博會上女廁所等待時間最長的足有兩小時。

  該怎麼科學設置世博園區內的公共設施?光是一個廁所,上海世博局就組織工作人員,分赴上海中心城區各個公共廁所,如人民廣場、上海火車站等地,守在門外,掐著秒錶,計算如廁時間,累計調研15萬人次,採集了3萬多個數據。預設間隔、留出余量、打上高峰系數,週全考慮種種情況——上海世博園內最終安放12600多個廁位,男女廁位比為1:2.5,成功破解了遊客如廁難的問題,即便是園區迎來高峰客流時,也未出現長時間排隊的場面。

  上海世博會運營期間,丁浩分管的工作就包括廁所。這位曾經的盧浦大橋建設指揮者、上海建交委副主任,天天盯著廁所管理報表,龍頭壞了立刻修,漏水堵塞當天解決,確保廁所使用率滿負荷。“參觀者可能沒注意到,世博會的廁所除了勤保潔,還採用了負壓的技術,50厘米高處有強排風裝置,所以廁所基本沒什麼味道。”丁浩介紹。

  上海世博會崇尚科學、從實際出發、以人為本的精神,令國際社會嘆服。2012年韓國麗水世博會,在廁所設置上就借鑒了上海世博會經驗。

  這樣實事求是、科學辦博的案例,在上海世博會上不勝枚舉。為了給中國館披上純正的“中國紅”,組織者先從84種紅色中選出64種紅色做樣板,最終再篩選出其中的7種“上色”;為了方便遊客,保持園區整潔,組織者在重點場館排隊區的隔離欄挂上垃圾袋,袋子顏色也精挑細選,把黑色改為綠色、白色,和周圍設施融為一體,變成一道特殊的風景線……

  試運行曾經“狼狽不堪”,“辦一天世博,就要改進一天工作”,最終經受住最高峰一日百萬客流的考驗

  上海市的領導曾用“狼狽不堪”來形容上海世博會的試運行。

  當時共組織過6場試運行,但2010年4月20日的首場試運行並不成功,甚至被外界形容為設施不完善、管理不精細、服務不到位。針對試運行暴露出的種種問題,市委、市政府領導都親自關心過問,並明確提出辦博最重要的作風是實事求是,正視問題,不埋怨、不急躁、不掩飾,一件事一件事解決。也因此,上海世博會提出了“辦一天世博,就要改進一天工作”的口號。

  “不緊張是不現實的。那天確實給我們震動很大,但問題來了,就必須正視並積極解決,絕不能做鴕鳥。”洪浩回憶起試運行時的情形,“為什麼短短十天運營就逐步正常?因為我們聞過則喜,見過即改。”

  找問題、找差距,逐步成為世博運營管理的文化。這種可貴的文化,令世博服務天天進步。光是應對高溫,世博組織者就先後想出了搭建遮陽棚、加裝冷氣扇、實施噴霧降溫、排隊現場放冰塊等各種辦法,提升服務遊客的水平。

  世博運營的進步凝聚了所有辦博人員的智慧。每晚9點,組織者都會舉行運營視頻會,把當天各片區服務上的新點子、好點子向全園區推薦。“10萬世博人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智慧真的是無窮無盡,世博園區一天一個樣。”洪浩感慨道,上海世博會的舉辦過程,就是一個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的過程。

  當年10月16日,上海世博會迎來了驚人的103萬人次大客流。“那天是週六,前段時間客流就已經很高了,負責客流預測的部門報告指揮部,大客流一定會來的。”10月15日晚,世博局領導挨個給片區負責人打電話,並要求安保部長明天要第一個到崗。實際上,安保的同志們當晚已經上崗。

  第二天,大客流果真來了。103萬人次入園,最高在園人數85萬。這意味著,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園區,整個成了參觀者的海洋。但組織者的頭腦清醒而冷靜,作為園區總指揮的楊雄坐鎮運營指揮中心,統籌協調,沉著應對。世博局負責人也深入各片區一線指揮。更重要的是,組織者未雨綢繆,早在9月份就啟動了園區運營的“三找三定”工作,即“找差距、找問題、找隱患,定措施、定責任、定期限”,在應對極端大客流的安保、志願者等人力配備、設施保障、餐飲供應、交通組織、宣傳引導等方面都做了充分準備,制定了詳細預案,使得園區順利度過了百萬客流的考驗。

  “那天也奇怪。園區110接警比平日少了一半,120急救也減少了2/3。”丁浩是當天的總值班,他説,那天自己很有底氣,“我們經歷了那麼多高峰日,那麼多考驗,有那麼多細節上的改善,都感覺這一天問題不大。”10萬辦博人都憋著一股勁,全力以赴,“準備了這麼久,大考終於來了,一定要考出個好分數!”

  這是一次奇跡!當天的世博園,可能是世界上人口最為稠密的地方。盧森堡館館長感慨,他這輩子都沒看過這麼多人。要知道,盧森堡整個國家的人口,還不及這天入園人次的一半。

  後世博時代,世博園引領上海未來發展,世博會中國館變身為特大型美術博物館——中華藝術宮

  “如果我在今天這個崗位上退休,從2000年做盧浦大橋項目開始,算來我將在世博園這片區域工作整整20年。”丁浩感慨,建設行業的人,一般要到四面八方、世界各地行走,而自己是“跟世博特別有緣。”

  “上海世博會,真正起到了讓世界更多了解中國,也讓中國更多了解世界的作用。”丁浩感慨。從2007年來到世博局,丁浩出訪過很多舉辦過世博會的發達國家,英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上海世博會前,説實話,我感覺他們還是低看我們的,覺得我們不行。世博會以後再回訪,感覺這些同行除了尊敬,還是尊敬。個個豎起大拇指,上海世博會了不起,中國了不起!”丁浩激動地説。

  世博閉幕後,組織者曾回訪過參展方之一的以色列,以色列館副館長回憶起上海世博會的日日夜夜,講著講著就哽咽了,這位以色列人感慨,在上海的184天,是他人生當中最難忘的經歷。

  上海世博會以色列總代表曾向世博局的一位負責人説:“原來我們來參加上海世博會,是有所顧忌的。我們想你們可能會採取強硬的管理手段,我們好幾個參展方都做好了應對準備。事實證明我們錯了,你們這種熱情週到的服務,充分聽取意見,不斷改進工作的制度和作風,讓我們欽佩,我們看到了中國的變化,看到了上海的文明程度。”

  “現在回過頭來看上海世博會,會更加深刻地體會到,這個項目不是世博局的項目,不是上海的項目,而是為國家、為民族做的項目。”丁浩感慨,“像我們做工程的人,一個項目直接跟國家、跟民族挂鉤的很少,世博會這個項目,我們真的特別珍惜,也做得特別用心。”

  洪浩最喜歡天天穿行在世博園內。“那是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但我們不要老想著過去的事情。”他説,世博結束時,自己心情很平靜,“世博結束了,讓我們面對新的開始”。

  2011年春節後,後世博開發建設正式啟動。作為相關負責人,丁浩這樣描述:“世博園區是國際社會都矚目的一塊區域,大家都在關心它的後續發展。我認為,世博園區後續開發、功能的形成,應該對上海社會經濟發展做貢獻,我們的目標是要在今後二三十年引領上海經濟社會的發展。”

  今年10月1日,先後接待了近1700萬觀眾的上海世博會中國館,變身為特大型美術博物館——中華藝術宮,正式開館試展。而由上海世博會城市未來館改建而成的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作為中國大陸第一家公立的當代藝術博物館,也于10月1日同時開館試展。

熱詞:

  • 世博局
  • 上海世博會
  • 中國紅
  • 世博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