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美術市場 >

收藏市場假貨氾濫 廣州嘗試“保真拍賣”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3日 17:22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記者22日在廣州古玩市場“搜街”發現,小至郵票錢幣大至古玩字畫,收藏市場假貨贗品橫行,從中淘寶需要練就火眼金睛。此前,廣州首度嘗試“保真”拍賣,但行家認為難以推行。

       中國藝術品和文物拍賣市場近年發展迅速,屢屢拍出“天價”,但假拍、做局等醜聞也不斷爆出,“金縷玉衣”、漢代玉凳爭議、宋徽宗《千字文》被疑作假、徐悲鴻油畫贗品風波、唐大禧被拍賣畫作係倣作等事件皆轟動一時。

       記者近日置身於廣州的收藏市場發現,即便是郵票、舊書舊報等一些不起眼的藏品,都充斥著大量的倣品,一些字畫、瓷器看上去做舊痕跡明顯。廣州順郵坊郵幣卡收藏市場的一位老闆告訴記者,郵票、錢幣這些小玩意造假也很多,更別提價值較高的古玩字畫,如同在垃圾堆裏淘金。想要玩收藏,一得有眼力,二得花“學費”花時間。

       這位張老闆説,如今文物藝術品價值高,牽動的經濟利益巨大,這也導致古玩市場成為造假高發區。贗品頻出,一方面損害了收藏者的利益,破壞市場秩序,最終危害到整個社會的誠信體系;從更深層次説,對文物大肆造假也是對淵源文明的褻瀆。“但在法律框架不完善、權威鑒定體系尚未建立、監管機制幾乎是空白的大背景下,藝術品市場形成了一整套的贗品高拍流程。”

       據了解,中國《拍賣法》第61條第二款規定,“拍賣人、委託人在拍賣前聲明不能保證拍賣標的真偽或者品質的,不承擔瑕疵擔保責任。”於是,幾乎所有的拍賣公司都會事先聲明:對拍賣品的真偽或品質不承擔責。

       此前剛剛舉行的皇瑪2012第一期拍賣,共設3個專場,其中承諾兩個專場的300多幅書畫作品是保真。這是廣東首度試水保真拍賣,競投者在事後十天內發現是贗品、並經權威鑒定機構鑒定為假,皇瑪公司原銀奉還,承諾包退包換。兩場“保真”拍賣成交結果分別是100%和96%,是少有的好成績。

       皇瑪拍賣董事長李鳳祥表示,廣東的藝術品市場體量很大,但是現在市場還沒有被喚醒,希望此舉能讓大批有心介入藝術品市場、又一直糾結于真假的普通市民,都敢買藝術品。據透露,保真拍賣的形式,皇瑪還將繼續嘗試。

       但有行家認為,市場上贗品多,風險太大,現階段拍賣行無法實現保真。北京榮寶拍賣公司總經理劉尚勇認為,“保真拍賣”更多是作秀,“對這個行業來説,永遠也無法承諾“保真”。

       廣東省文物鑒賞家協會會長謝志峰則表示,保真模式不容易推廣,很難實現,但應鼓勵嘗試。

熱詞:

  • 收藏
  • 市場
  • 保真
  • 拍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