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賞析 >

戲曲舞臺演出“四面開花” 原創不足成短板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9日 17:10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新民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業戲曲劇場“團滿為患”,逸夫舞臺一年安排近330場演出依然無法滿足院團的需求,想要在逸夫舞臺的黃金檔期佔上一席之地甚至要提前一年預定才能“穩操勝券”。各類大小劇場也紛紛向戲曲演出投以青眼,從“殿堂級”的上海大劇院、東方藝術中心,到近兩年新開張的城市劇院、大寧劇院,還有一直對戲曲演出有所涉足的藝海劇院、宛平劇院、上戲劇院等,戲曲演出可謂是“遍地開花”。而另一方面,雖然戲曲新編作品為數並不算少但佳作難覓,倒是“雷戲”榜上屢添新作,真正叫好又叫座的基本上還是各個時期的經典劇目,少有新作能躋身這一行列。創作與演出明顯有些脫節。

       專業劇場“客滿”

       一年演出近330場,等於是“年中無休”了,甚至連劇團裝臺拆臺的時間都緊繃繃的。儘管如此,依然有不少劇目無法排進逸夫舞臺的演出檔期裏。除了上海京劇院每週固定的演出,上海的昆劇團、越劇院、滬劇院以及評彈團等今年在逸夫舞臺也輪番亮相。而福建京劇院、北京京劇院、杭州越劇院等外地院團更是紛紛“大軍壓境”上海的戲曲演出市場。北京京劇院的“9大頭牌”在逸夫連演7台大戲,而杭州越劇院的兩次來滬演出甚至僅相隔一個多月,先後推出9台不同的劇目。此外,逸夫舞臺推出的“好戲大家看”公益場也受到觀眾的追捧,半年左右的時間裏已經連續推出了京、昆、越、滬的十多場傳統經典及新創劇目。逸夫舞臺經理錢莉莉告訴記者,一年演出近330場,已經達到了劇場的極限,但就算排得這麼滿,依然還有一部分院團的需求無法滿足,“有幾個院團還常為排不進來生我們的氣。”錢莉莉説。

       演出“四面開花”

       不僅專業戲曲劇場如此,其他的各類劇場也紛紛推出了戲曲演出。城市劇院的紅色經典系列今年曾連演3場2個版本的京劇《智取威虎山》,大寧劇院開張不久就已把滬劇《雷雨》、滑稽戲《七十二家房客》等經典劇目請去演出。已經連續舉辦幾年的東方藝術中心“名家名劇月”今年力推“紅色經典”主題,其中的戲曲劇目也為數不少。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大劇院今年“大舉”進軍戲曲演出領域,從年初的“京昆群英會”請來京津滬五大京劇院團打擂連續推出十多臺大戲,到五月份的全國崑曲院團優秀中青年演員展演連演9場崑曲,都算得上是“大手筆”。而之後大劇院更是在交響版京劇《楊門女將》、大劇院版京劇《鎖麟囊》等劇目中直接參與劇目的製作。此外京劇《曙色紫禁城》、越劇《狸貓換太子》、黃梅戲《嚴鳳英》等也相繼在上海大劇院上演,前幾天還有一台規模空前的滬劇演唱會登陸上海大劇院。

       創作成為短板

       在演出市場“風生水起”的同時,戲曲劇目的創作卻與之明顯脫節。以上海本地的京昆越滬淮以及滑稽戲院團為例,今年推出的新作屈指可數,有的院團甚至一年也沒有一部新作品問世,而即便有新作推出,質量也往往不夠理想。其中上海淮劇團根據總政話劇團優秀作品《黃土謠》改編的淮劇《家有長子》當屬滬上今年戲曲新作中基礎比較紮實的一部,而欠缺則在於上海淮劇團多年不排農村題材的作品,演員在臺上塑造農民形象明顯生疏,使得舞臺效果受到影響。上海京劇院今年復排了新版的現代京劇《映山紅》、修改重排了《聖母院》並改名《情殤鐘樓》,還推出了新作《唐婉》,雖則熱鬧,觀眾卻並不怎麼買賬。此外,上海評彈團在團慶60週年之際推出的兩台新創作的評彈演唱會也同樣毀譽參半。而各地來滬演出的戲曲作品中雖然不乏秦腔《西京故事》這樣的優秀原創劇目,但也有不少“雷戲”讓觀眾大跌眼鏡。

熱詞:

  • 戲曲舞臺
  • 原創
  • 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