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民間美術 >

老藝人憂叫賣現狀 技術難度和生存壓力影響傳承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2日 16:46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中國台灣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女叫賣大王張桂蘭

       臧鴻的離去,引發民俗學者和叫賣老藝人對叫賣傳承現狀的擔憂,傳承內容的技術難度、傳承人面臨的生存壓力,影響著叫賣的傳承。東城區文委“非遺”保護中心辦公室主任楊建業表示,政府在免費提供場地和部分資金支持外,正在廣泛收集叫賣的資料。

       叫賣“另類”發音學問大

       “叫賣傳承下去,很難。”79歲女叫賣大王張桂蘭表示,叫賣靠的是一副好嗓子,聲音要洪亮,傳播距離遠。“我天天去公園練嗓子一個小時,年輕人能堅持的太少了。”另外,叫賣還有旋律在裏面,音是最主要的,沒有的話,怎麼吆喝都不好聽,全得靠自己的嗓音來調配,叫哪樣就要有哪樣的味道。

       張桂蘭稱,對於學叫賣的老人,有兒時的歷史記憶。而現在年輕人沒有,很難學出那個味道,又缺乏堅持,“有的學倆月仨月就跑了。”

       “沒有像臧鴻這樣的老人口傳心授,這些東西很難傳承。”北京京味兒叫賣藝術團團長孟雅男説,臧鴻去世後,稱得上是第一代老北京叫賣藝人的,只剩下7位老人,其中年事最高的已有83歲,老人們正式的徒弟只有5人,徒弟們再收徒弟也只有5人。其他人都是因為業餘愛好而在學習叫賣,或是相聲演員要學一些叫賣片段。

       孟雅男稱,為了傳承老北京叫賣,2005年,老藝人發起成立了北京京味兒叫賣藝術團,以培訓班、舞臺表演、大賽等形式,希望引起社會對叫賣的重視。為了讓叫賣聲更好學習,藝術團打破了口傳心授的傳統辦法,除了課堂上播放老藝人的叫賣聲外,還用拼音註釋的方法,把特殊發音標記出來。比如“大小金魚”裏,“大小”的發音在叫賣裏會讀成“打消”,這裡面“學問大了”。

       “叫賣是一個很隨意,很民間的東西,整理挖掘不是很容易的事。”北京民俗學會理事、青年民俗學者韓碩稱,當年老北京的叫賣聲,四九城都不一樣,天南海北的口音,哪兒的都有。比如,修雨傘、擦皮鞋的,南方人居多,修洋鐵壺的,多是滄州口音。臧鴻對170多種叫賣進行了整理,會按著不同的口音來吆喝,不能一味地追求北京話的味兒,進入誤區,“新人能學到多少呢”?

打印】【複製鏈結】【轉發郵件【一鍵分享 i貼吧 新浪微博 責任編輯:鄧莫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