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賞析 >

拉薩風箏:特色旅遊的另一張名片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29日 17:55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中國西藏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回族風箏製作藝人安嘎斯和他製作的拉薩風箏

       拉薩風箏製作技藝是國家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據一些專門從事風箏製作的人介紹,西藏風箏的歷史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與內地的風箏相比,西藏風箏除了製作精巧和造型別致外,更具有靈敏和競技性強的特點,是流傳在拉薩、日喀則的一項傳統的季節性娛樂活動。

       循著“非遺辦“工作人員的指點,我們在八廓街一個院落裏見到了回族藝人安嘎斯。安嘎斯和愛人、孩子一起住在一個普通的居民大院裏,家裏的擺設簡單、樸素,一如他的為人和性格。

       我們的到來打斷了他的工作節奏——他正在給自己的風箏新作做最後的收尾工作。安嘎斯一邊慢條斯理地幹活,一邊有一搭無一搭地跟我們聊天。他説以前購買風箏的大多為青少年,他們在房頂或廣闊的原野上放飛風箏,一些特別喜歡放風箏的小夥子一放起風箏就會忘記整天的勞累,甚至能到廢寢忘食的程度。風箏幾乎是拉薩男人的一項全民運動,手掌上有放風箏留下的傷痕更是男人的驕傲。但是現在由於孩子們的課業負擔重,拉薩的“風箏季節”已經沒有以前熱鬧了。

       安嘎斯認為,西藏風箏應該是從內地傳入的,時間大約在清代,可能是駐藏大臣的侍從和兵丁從四川、雲南等地帶到西藏後,在西藏經過當地人的改進和加工成為了現在這種獨具特色的藏式風箏。過去拉薩做風箏的大都住在河壩林等地的“甲卡奇”(即內地進藏之穆斯林),他們中一位著名藝人受到十三世達賴喇嘛的賞識,專門給他配發印子,安排製作宮廷風箏,上面寫著“祿”、“九”等字樣。

       西藏風箏的形制與使用是有年齡規定的,如六軸、八軸、十軸風箏,必須按年齡大小分開選擇。從風箏的製作結構來看,拉薩的風箏與內地風箏並沒有什麼大的區別,但其特色在於:一是形狀幾乎全是棱形的;二是顏色幾乎全是白色;三是圖案很多都與宗教有關,比如畫上密宗法器腿骨號角,除了表示飛行速度快外,還表示有了法器,即能法力無邊,心想事成。

       藏族風箏雖然形態較為單一,但講究彩繪圖案,這些圖案表現了民族心理和審美取向。常見圖案有:“加沃”(大鬍子),在風箏兩側用紅黑顏色任意畫出底粗上細的刀形圖案,表示英勇老練的漢子;“古瑪或古那”(釘頭或黑頭),在風箏上端用紅或黑顏色畫成幾何三角形,表示護法神的頭顱;“幫典”(圍裙),在風箏上用各種色彩畫上道道,表示姑娘漂亮的裝飾;“嘎林”(腿骨號),在風箏上用紅黑任意一色畫上寬帶,表示法力無限威嚴。這些圖案雖然簡單,但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風箏放飛時在空中構成了色彩斑斕的風景。

       2006年,拉薩傳統風箏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2011年9月,拉薩傳統賽風箏旅遊文化節成功舉辦。活動為期兩天,包括風箏表演、鬥風箏比賽,旅藏遊客體驗等環節。在吸收前一屆經驗的基礎上,由西藏自治區旅遊局主辦的風箏文化旅遊節得到了廣大市民、眾多風箏玩家和進藏遊客的支持與熱情參與。拉薩風箏作為特色旅遊的另一張名片,成為了秋冬季節西藏旅遊的又一道亮麗風景線。

       拉薩風箏的春天是否真正來臨?安嘎斯認為,政府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為拉薩風箏再度崛起創造了千載難逢的機遇。但另一方面,由於城市化的加劇和少年兒童課餘時間的減少,拉薩風箏重拾雄風尚有待改善硬體環境。

熱詞:

  • 拉薩風箏
  • 製作技藝
  • 國家非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