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經過了數月精心準備,北京傳是拍賣繼巡展之後推出了2011秋拍精品展,該展將分為中國書畫和現當代藝術兩部分分別在北京寶辰飯店四層和798藝術區邦文藝術港灣舉行,展覽從11月9日開始,至11月30日結束。北京傳是秋拍將於12月3日-4日在北京湖南大廈進行預展,12月5-6日舉槌拍賣。
三巨頭名作匯集傳是近現代專場
最引人注目的當屬中國書畫專場的近現代書畫門類,本場涵蓋了徐悲鴻、齊白石、張大千這三位中國近現代藝術大師的恢宏巨作。三件重磅珍品各具特色,不同的精妙絕倫卻同樣的珍貴稀缺。徐悲鴻的《五駿圖》創作于1943年,時年徐悲鴻48歲,正值壯年,主持籌辦中國美術學院,為籌集建院資金在重慶舉辦畫展,義賣酬款。至成都時,得到含傑先生慷慨相助,遂作此巨幅《五駿圖》相贈,以示感謝。圖中所繪五馬于江邊飲水,三聚兩疏。五馬外形各異,白、黑、赭、灰、花俱全,或低頭深飲,或回頭眺望,或遠處馳騁,雖處不同境地,亦相互關懷,心靈互有牽係。此幅作品的可貴之處在於匯合徐悲鴻一生中畫馬的姿態,飲水馬、回首馬、立馬、奔馬,一應俱全,難能可貴;同時也表現了徐悲鴻嚮往自由的心聲,四處奔走的鬥志,也借此喚醒民眾、支持抗戰而不遺餘力地奔走呼號,募捐、義賣,以實際行動譜寫了一篇可歌可泣的雄壯詩篇。
齊白石的《玉蘭斑鳩》更是件不可多得的佳品。該作是白石老人中期繪製的玉蘭斑鳩圖軸,筆墨老到,精緻素雅,傳承有序,是當下市場難得一見的齊白石中期佳作。該作品最早在1957年“齊白石遺作展”上出現過,隨後於1958年1月在“齊白石遺作展覽會”上展出,這一展覽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中國美術家協會和北京蘇聯展覽館文化館共同主辦的,頗具權威性。該作自1957年開始,先後出版數十次,流傳有序。畫中所繪整株玉蘭,只放著寥寥數朵花瓣,其餘均含苞待放,恰似初春乍暖還寒。玉蘭花萼上細小的茸毛,特徵細節繁多。除了主要的樹榦外,樹枝和花朵均以淡墨和淺色處理,更突出了枝頭上兩隻顧盼生姿的小斑鳩,在乍暖還寒之際,報告了春天的來臨。齊白石筆下玉蘭花,總是給人以春風送暖的感覺。眾所週知,玉蘭花是知春報恩之花,齊白石曾在一幅玉蘭圖軸上題“草木逢春君先知”。白玉蘭,潔白芳香,清香遠溢,猶如雪濤雲海,蔚為壯觀,是中國著名的早春花木,有“應春花”、“望春花”之別號。
張大千《明妃出塞圖》描繪了昭君隨使出塞的一幕,繪製該作的時間已在大千自敦煌歸來後,故人物的線條雖不改其秀麗但益趨圓勁,設色雖絢麗而不失清雅明凈,是互參敦煌壁畫以及《韓熙載夜宴圖》以後的新境界。大千將明妃畫得明艷照人,神色卻流露內心淡淡哀怨,楚楚可憐,發黑如絲絨,是以突顯人物神采專用於仕女眼睛和頭髮的檳榔墨所染,與泥金勾勒的石黃、硃砂、石青鳳冠,形成強烈的對比。1945年12月,張大千為籌集資金,購買由長春溥儀偽滿洲國宮內散出的名畫,在中山公園水榭與于非闇合開畫展,畫上有溥儒的題詩,所以此畫有可能是當時展出的作品之一。
多幅名作見證畫壇軼事
本專場亦有近現代工筆花鳥大家于非闇送給民國時著名將領、桂系軍閥李宗仁、郭德潔伉儷的《滇茶鶉鴿》,該作構圖頗豐,雖以花鳥為主,又具山水相襯,主次分明而互生呼應。他筆下鶉鴿傳神之妙,自不贅言。粗幹上綴之茶花,碩大如碗,殷紅似醉,又得綠葉襯托,復以細筆勾勒出翠竹嫩葉,令畫面紅花綠葉相依持,雖曰擬古,但不減大自然中的生息勃發。用色精微,艷而不妖,極得古雅之致,畫家修養氣度於此流露無遺,實屬精絕之作。
值得一提的是,本場上拍一件黃胄的《柳綠時節》是畫家當年繪國家政要的作品,50年代初,黃胄在新疆生活之後,黃胄的性情有了最佳載體,他的個性跟新疆風情産生碰撞,他把筆墨與客觀對象融為一體,把自己與大戈壁、與哈薩克融為了一體,大西北之美藉黃胄豪放的筆墨開拓出一大片新的天地。
張大千贈給羅桂祥博士的《高士觀雲》和贈予張軍光先生及其夫人的《荷花》也有亮相,《高士觀雲》是大千晚年精品,山巒上層次豐富的皴染,人物以及畫面右下方景物的描寫,都折射出作者的才華以及功力,由於晚年的大千目力已大不如前,故此類作品已數少見之作;創作《荷花》時,張大千已77歲,此時期是他畫荷的第二次蛻變。他首創的潑彩、潑墨藝術不僅為山水畫開闢了新紀元,也為畫荷開闢了新的境地,此期張大千的一些荷花畫雖近抽象,但有具象為基礎,仍不失法度,有別古人,有別西畫。
陸儼少的氣勢磅薄的《九華勝跡》手卷令人眼前一亮,該手卷選取九華山某處的一個片段景象,以大刀闊斧的用筆和繁複的色墨繪出青山疊翠的勝景。畫面寫意恣肆,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熟練和隨性而為的程度,各種技法的綜合使用使其畫面具有跳躍動蕩的色彩和天真爛漫的格調。本場亦有徐悲鴻的《三喜圖》、傅抱石的《廬山勝境》、吳昌碩《杞菊延年》、謝稚柳的《秋林高士》、宋文治《江南春朝》、林風眠的《風景》、齊白石的《荷花鴛鴦》、李可染的《看山圖》、陸儼少的大尺幅畫作《江水蒼茫》、吳冠中的《園林》等佳作出現。
此外,古代書畫部分我們亦呈現了王鐸一六四七年作水墨綾本的書法手卷,乾隆御筆親書《示經略大學士詩》、石濤《敬亭山景圖》、倪瓚的《古木幽篁圖》、龔賢的《夜月松林圖》等古代精品佳作,可謂珍品雲集,件件珠璣。
“紀念辛亥革命百年書法”專場上最受矚目的當屬吳昌碩經典書法《悃愊無華》,是缶老晚年的書法精品,點劃圓熟精悍,剛柔並濟,以篆籀入筆,氣勢奔騰,蒼勁雄渾,不拘成法。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另有孫中山先生書法作品《博愛》,孫先生雖並不以書法名世,但從他的書法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對顏真卿、蘇東坡及北碑方面的研究是頗具造詣的。字裏行間透露出一股雄健的淡定之氣。從字法字構看,顏字的寬博與厚重仍依稀可見,但已作為一種風格轉換在作品中被“神化”,融為一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