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在這個行業,規則是一種制度,潛規則是一種遊戲。遵守制度的人,只能被人領導,而讀懂遊戲規則的人才能如魚得水。
2009年,吳彬的《十八應真圖卷》拍到了1.68億元,中國書畫拍賣市場由此進入了億元時代。
2010年,張大千的《笑痕湖》拍出1.008億元,徐悲鴻的《巴人汲水圖》1.8億元,王羲之《平安帖》3.08億元。2011年春拍,王蒙的《稚川移居圖》拍出了4.025億元。
直到2011年5月,齊白石的《松柏高立圖 篆書四言聯》拍出創紀錄的4.255億。
但業內人士普遍預測説:“4.255億算什麼?這樣下去,將來拍上10億都是有可能的。”
中國藝術品交易市場成交額步步攀高、步向空前繁榮的同時,不難發現,贗品充斥、精品流拍和天價拒付款等問題,都成了拍賣界的頑疾。有業內人士用卡夫卡的名言來形容現在的市場,是“舉目四顧,只有作業,沒有學生”。
有爭議的“瑕疵不擔保”條款
《拍賣法》第61條規定:“拍賣人、委託人在拍賣前聲明不能保證拍賣標的的真偽或者品質的,不承擔瑕疵擔保責任。”
1996年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公佈的《拍賣法》,是中國藝術品交易市場最重要的法律之一。
在中國嘉德拍賣有限公司董事副總裁寇勤看來,這是一部很有前瞻性的法律,這部法律為中國拍賣業的發展和進步,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他告訴《中國新聞週刊》:“我不太贊成關於《拍賣法》是單方面維護拍賣公司利益的説法。目前大家議論較多的所謂‘瑕疵不擔保’條款,也不應該簡單理解為是一個立法的漏洞。”因為,藝術品尤其是文物類藝術品的鑒定,程度不同地包含有鑒定者的主觀判斷的成分和因素。
寇勤認為,另一方面也必須強調,拍賣公司不能以此作為擋箭牌,不能無知拍假,不能知假拍假,更不能造假拍假。“一個片面引用法律法規而企圖從中牟利的拍賣企業,生存的日子不會太長久。”
對於這一條款,文化部文化市場司前副司長張新健在接受《中國新聞週刊》採訪時稱,需要準確和全面的理解。“不能把所有責任都推給買受人和競買人,我認為這個是不公平的。因為買受人和競買人沒有辦法準確獲取全部信息,只有委託人和拍賣人能夠掌握這個信息。隔著玻璃能夠看得很清楚嗎?”
目前,中國關於文物鑒定方面還沒有法規可依。《文物藏品定級標準》和《文物出境鑒定管理辦法》雖然對鑒定工作規定了一套具體的操作規範,但只是國家文物行政部門的內部文件,只適用於國家藏品的鑒定、涉案文物的司法鑒定和出境鑒定,民間文物鑒定尚沒有統一標準。
這兩年,政府部門加大了監管力度。2010年7月1日起,中國文物藝術品市場的第一個規程、中國拍賣業的第一個行業標準——《文物藝術品拍賣規程》正式實施。
今年6月10日,中國拍賣行業協會(簡稱中拍協)召開情況通報會,發佈了《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企業自律公約》。公約規定:不拍前收費、不知假拍假、不虛假宣傳、堅決杜絕假拍行為。
但是多位業界人士均詬病了中拍協的“不作為”。牟建平則直指中拍協的好幾位領導根本就是拍賣公司的人,“既當運動員,又是裁判”。
一位資深業界人士感慨:“在這個行業,規則是一種制度,潛規則是一種遊戲。遵守制度的人,只能被人領導。而讀懂遊戲規則的人才能活得自由自在,如魚得水。”
售假,在潛規則中首當其衝。
《松柏高立圖 篆書四言聯》並不是唯一受到偽作質疑的書畫作品。2011年9月中旬,山東省油畫學會主席楊松林、河北省美協副主席陳承齊、加拿大籍油畫家秦明等中央美院油畫係研修班第一屆(1982~1984)的10名同學,從世界各地共同發佈聲明:2010年6月,北京九歌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在春拍中以7000多萬元人民幣拍出的徐悲鴻《人體 蔣碧微女士》油畫,係他們班當時一名同學的課堂習作。
隨後,畫家陳丹青、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執行院長徐唯辛等,均明確否定這幅作品係徐悲鴻之作。
著名收藏家馬未都告訴《中國新聞週刊》:“真假問題對收藏者非常重要,對投資者無所謂。我覺得藝術品行業的售假是一個非常普通的現象,是社會總體現象一個反映,只不過藝術品不容易讓人弄明白。”
據牟建平介紹,藝術品行業的售假鏈條是這樣的:制假(製造贗品)——造勢(宣傳炒作)——拍假(拍賣贗品)——假鑒(出具虛假鑒定書)——護假(為贗品辯護)。
據知情人透露,常年在圈中過眼的人甚至能看出假畫的出處:台灣有一群制假團隊,他們的專長是模倣張大千等“渡海三家”,水平算是高倣;北京也有知名的制假團隊,他們的專長是模倣齊白石、徐悲鴻等;河南、陜西等地的制假則主要針對區域性藝術家,如長安畫派,前一陣子就有石魯的一堆假畫曝光。劉文西、王西京等知名的在世藝術家,假畫也非常多。
家屬鑒定也並不可靠。據業內人士透露,西北一美院院長的畫在市場上賣到幾十萬一平尺。家屬鑒定的價格如下:司機鑒定一次300元,保姆鑒定一次500元,夫人鑒定一次5000元。只有交錢,才可能見到其本人,但有的時候,在家人的“脅迫”下,假的也是真的。
據業內人士估計,藝術品市場,收藏和投資佔50%,短線投機佔20%,用來購買雅賄的佔20%,資本洗錢的佔10%。因此,除了知假售假,還有知假買假的。
春秋兩季拍賣,企業家陪“朋友”看拍賣成為拍賣預展一個熟悉的風景。“朋友”看中的藝術品,自然有人買單。
藝術品拍賣已成為一些貪腐者洗錢的渠道:行賄者會安排貪腐者低價買入藝術品,然後委託拍賣行拍賣,行賄者(一般都是另行委託他人)再以高價買入。業內人士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如今拍賣市場上贗品拍得這麼好,除了有些是拍賣行自行炒作,或者有人真的走眼,不排除賄賂洗錢的嫌疑。
藝術品還可以作為向銀行貸款的抵押品:著名的“金縷玉衣”騙案中,商人謝根榮找來一堆玉片,找到牛福忠把它串在一起,牛福忠找了王文祥(中國收藏家協會原秘書長),王文祥又找了楊伯達(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楊富緒(北京大學寶石鑒定中心原主任教授)等人,5位專家給這件“金縷玉衣”寫了個鑒定,出了一個評估價:24億。謝根榮以此做抵押,成功從銀行騙貸7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