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美術市場 >

揭開藝術品拍市大款藏家神秘面紗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29日 16:36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人民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剛落幕的春拍,人潮涌動的拍賣場內,腋下夾著黑皮包、不停打著電話的生意人模樣的“大款”以及那些看上去財大氣粗的房地産商們代替了往年熟悉的老藏家的面孔。他們開名車戴名錶,從前熱衷於將資金投向房地産、股票、期貨等行當,而隨著國家對於房地産市場政策的不斷收緊,以及央行對股票、金融等行業管理力度的不斷加大,他們手中的資金流向也逐漸發生了變化。藝術品收藏市場的日益火爆、天價藏品的不斷出現以及轉手成百上千倍的升值機遇,讓這些“生意人”嗅到了新的賺錢渠道,從而更加積極的、在基本沒有相關專業知識的情況下,義無反顧地投身到了藝術品收藏中來。那麼,藝術品到底有何魔力吸引這些資本?今天中國的藝術品市場是否由這些大款藏家支撐?與其他藏家相比,他們有何不同,呈現出怎樣的特點?買家對於拍品真假的鑒定背景資料是否有了解?記者在採訪中找到了答案。

  “大款藏家”非個人行為

  張先生做書畫經紀人在藝術品市場摸爬滾打已有10個年頭,用他的話説藝術品市場“水太深”,他説:“有錢的大款參與的地方就沒有不火爆的,大款們玩股票、炒房價,現在又來搗鼓藝術品,他們的介入只會讓市場衝起更多的泡沫,甚至這麼深的水一不留神就淹到自己。”從張先生的言語中感覺到,這些“大款”的參與,讓市場有種危機四伏之感,事實是否如此?

  世紀翰墨畫廊的負責人林松則表示:“中國的藝術品市場發展至今,從最初的發端到現在逐步走向繁榮與成熟,也不斷地吸引更多的資本與收藏人群的介入。我認為現在藝術品市場中的所謂‘大款藏家’更多的是規模較大的金融公司與企業資本進入市場,他們開始對藝術品進行收藏與投資,而不是某一個或幾個人所能左右的,個人的力量在市場中的影響力還是較弱的。一個藏家有著雄厚的資本與背景支撐,所以在選擇藝術品時也有一定的傾向,他們往往選擇市場中最優秀、最頂級、最稀缺的藝術品珍品進行購藏,也正是因這樣而對藝術品市場的要求更高,它需要市場不斷地臻于穩定與成熟。同時這也標誌中國的藝術品市場正在邁向一個新的階段,這是我們現在值得慶倖的事情。”

  北京海潤嘉和文化藝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星亭認為,當下藝術品市場火爆與各路諸侯進“長安”有關,房地産、股票、閒散資金紛紛進入,價格肯定會掀起波瀾。不僅是藝術品,個別農作物都成了炒熱的目標。當房地産、股票等市場回暖,資金流出時,會有一定程度的“脫洗”,泡沫屆時可見。但藝術品所不同的是資源有限,物以稀為貴,價格的上漲是有規律、有道理的。藝術品市場的發展不應該依靠炒作,而是根據作品的文化價值來推動市場進步。

  百雅軒總裁李大鈞説:“這群大款藏家在藝術品市場中只是處於金字塔最頂端的少數人,雖然他們最引人眼球,但是真正支撐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是處於塔尖之下的絕大多數藏家,他們是中國藝術品市場基礎的真正基石。中國藝術品市場當下表現的繁榮狀態是20年來藝術品市場發展的必然結果。藝術品市場表現出的火爆、過熱,甚至存在大量的泡沫,我認為對於中國的藝術品市場屬於在上世紀90年代初才開始發展,從無到有,在壓抑了近百年的市場需求之後在發展之初呈現快速增長也在情理之中,我們理解的火爆、過熱只是和最初階段相比。未來中國的藝術品市場可能會呈現更加火爆的態勢,藝術品的交易量、總成交額會呈現繼續上漲態勢。我較為熟悉的藝術家吳冠中而言,今年其作品在拍賣中過億元,我認為這只是一個開始,像吳冠中這樣的中國的世界級藝術大師作品未來拍出億元美金也不足為奇。當然,在市場中不排除虛火存在,而這些不真實的量會隨時間的推移而遭市場淘汰。對於整個中國藝術品市場的評價最好的是中性的,對於市場中的大款藏家,我們不可過於誇大其作用意義。”

  剛資本看上形勢大好的藝術品

  有報道稱,目前的中國金融證券行業的投資平均回報率約15%,房地産業投資回報率約為21%,而藝術品投資的回報率高達30%以上。藝術品的較高投資回報率最直接地吸引了大批的大款藏家介入。

  對此,偏鋒新藝術空間負責人王新友説:“現在的藝術品市場確實有藝術投資機構的介入,尤其以北京、浙江、上海為代表,包括地方民間都有類似的藝術基金。第二就是個別山西、山東、浙江等地新買家的進場,人員構成多為企業負責人。社會上的熱錢涌入藝術品市場,主要是涌入至某幾個藝術家,甚至是藝術家的某幾件作品,比如近現代書畫主要是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這幾個美術史中的代表人物。為什麼新加入的投資者看好國內的藝術品市場?俗話説‘亂世黃金,盛世收藏’,表明國內藏家中對中國未來的經濟形勢看好;中國以往的藝術品市場中存在有明確歷史定位的藝術家作品價格偏低的現象,因為以往的買家絕大部分是藝術愛好者,他們的資金有一定制約,不足以撐起中國的藝術品市場,而這些名家作品就成為了新入資本的追求對象”。

  李大均坦言:“就金融資本而言,它追逐有價值的東西,這是它的本性,我們不能左右。我們不管房地産及股票市場如何,藝術品市場是獨立於它們之外的時刻存在的市場,而且在這個市場當中最高質量的藝術品不會因為這兩個市場的好壞而受影響,其價格會仍然呈現上升的態勢,真正能影響藝術品市場的是宏觀的經濟態勢,未來藝術品市場肯定會呈現週期性的增長狀態,而只要國內的經濟形勢不掉頭,中國的藝術品市場毫無疑問會越來越貴。

  藏家各樣,目的各異

  李大均認為從藏家群體的構成上看,其分類可以説是不確定的,有傳統的從事藝術品行業人員、個人投資者、畫廊經營者及傳統藏家,有企業機構、收藏機構及新進所謂大款藏家,藏家群體是不固定的,有進有出。另外,不同價位的藝術品會分配到這些不同藏家當中而呈現相對穩定狀態,哪些人在購買億元級藏品、哪些人在購買千萬元級別的藏品基本上是固定的。就購買藝術品的目的而言就更為多樣,有收藏、投資、經營銷售及特殊用途(禮品)等目的。

  鄭星亭説:“在中國有些藝術投資者自稱不懂藝術,説只有當資本發現了藝術品,藝術品才有價值。對此,本人不敢茍同,藝術品的價值不只是用錢來衡量的。從歷史上看,藏家和投資是兩回事。不能説藝術投資者手裏有了過億的藝術品就是收藏家了。在我心目中,像張伯駒、吳湖帆、溥心畬、鄧拓、洪深等藏而不出,視之如命。即使出讓也為了買更好的東西而忍痛割愛,這才是大藏家,而當下的藝術品收藏遭遇更多的是投資客,他們選擇投資的藝術品更多追求的是利潤空間。”林松則對市場中的大款藏家特點進行了詳細介紹,他認為有以下幾點:“首先,他們的身份、角色往往是大金融機構或上市公司的高層人員,其財力是不容置疑的,也正是他們的介入推動了中國藝術品價格的提升。其次,據我了解,絕大多數的大款藏家在幾年前甚至更早就已經進入了藝術品市場,他們也有著較長時間的收藏曆史及豐富的藝術品收藏經驗,並非一無所知就盲目介入。另外,這些藏家追求某些藝術品類當中的高價位層段,對不同領域卻起著相同的標桿作用。如果説到區別的話,我想最主要的是不同藏家因喜好不同而涉獵的藝術品類不同,例如被我們熟知的劉益謙傾向收藏中國傳統的古代書畫,而湖南電廣傳媒集團在收藏中國傳統書畫的同時傾心於中國紅色經典題材油畫。”

  “智囊團”是大款藏家的靠山

  林松認為,現在活躍于市場的這些大款藏家並不是憑空而來的,對於藝術品的購買也不是盲目追逐跟風,他們的背後往往有著專門的收藏顧問、團隊來支撐。“據我個人了解,幫這批人在市場中購買藝術品的都是國內知名的藝術品經紀人、鑒藏家,這也體現了當下藝術品收藏市場金融資本與專業學術的高度融合。而這些財團機構買這些藝術品不會是在短時間變現的,他們一定從更長遠的角度考慮而購買高質量、大潛力的藝術品,以追求更高的投資回報或長時間的收藏,並非現買現賣。很多人認為這些大款藏家、機構不差錢,缺乏的是專業的學術眼光。我們如果這樣認為的話就有點先入為主了,儘管他們的第一角色不是專業的藝術品收藏人員,但是他們身邊卻不乏頂級的專業顧問及專業團隊,他們會針對所想收藏、投資的藝術品進行各個層面的考量。

  大買家的購買途徑主要是通過拍賣會競買獲得,他們出手更大方,資金更集中,目標更明確,投資理念更清晰。為了避開風險,他們身邊都有可信任的美術史學家、批評家和鑒藏家。同時,他們往往選擇信譽良好的拍賣公司、畫廊、畫店。“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學習,現在一件作品動輒千萬元、過億元,不學習、沒有專業的團隊是不行的,拍賣公司也不負責作品的真偽。”王新友表示。

北京海潤嘉和文化藝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星亭

偏鋒新藝術空間負責人王新友

 

責任編輯:郭諭

熱詞:

  • 藝術臺
  • 藝術品市場動態
  • 大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