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復興時評:“傍傍族”裏那令人瞠目結舌的權貴通吃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7日 15: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復興評論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作者:禾刀

    結婚要傍大款,理財要傍巴菲特,辦事要傍有權力的人……如今,不少人一門心思地希望借助“捷徑”實現個人目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類人被稱為“傍傍族”。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網易新聞中心,展開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2870人參與),56.9%的受訪者確認身邊普遍存在“傍傍族”,其中11.1%的人表示這樣的人“非常多”。另有11.3%的人選擇“比較少”,僅1.6%的人身邊沒有“傍傍族”。受訪者中,“80後”佔48.6%,“70後”佔32.4%。(中國青年報12月7日)

    “傍傍族”的形成是有先決條件的,無職無權無錢的平頭百姓,不太可能招致“傍傍族”發自肺腑的青睞。社會上之所以興起傍權力傍大款的現象,擺在眼前的現實是:一旦傍上權貴,小到入學、入托、看病等問題的迎刃而解,大到購房、就業、公職招錄、職務晉陞乃至重大項目獲批等機率的陡增,權貴屢屢表現出超脫常人、常識乃至政策邏輯的驚人能量。當權貴通吃成為社會的潛規則時,尤其是那些無職無權無錢的“三無”群體,對權貴的拒絕或者不屑,非但無以捍衛社會正氣,反倒意味,在向社會上層奮力攀爬的征途中,將自己“逼進”更為狹窄和艱難的不利境地。

    有鏡可鑒的是,勤勞致富曾是無數國人頂禮膜拜的社會信仰,現今卻愈行愈遠。當有人慨嘆世風日下,老實人越來越少時,可曾見,“老實”二字已經褪去了往日的光澤,由褒義詞變成了貶義詞。如今一提起某某人“老實”,立馬就會有人不以為然,由肯定變否定,由欽敬變嘲笑,由佩服變蔑視,由學習看齊變敬而遠之了。(《人民日報》4月15日)

    老實,意味著遵紀守法,規規矩矩、勤勤懇懇,這理應是法治社會的矢志追求,也是人們安居樂業的幸福源泉。當老實人吃虧愈發成為社會的普遍現實規律時,顛覆的不只是一種信仰,實際也暗中鼓勵社會大眾對法律法規這些顯規則的排斥直至摒棄,激勵或迫使更多人努力向權貴聚攏,借此分一杯羹,而這勢必進一步助長潛規則的盛行。

    有必要一書的是,這些聚攏現象的最大受益者不會是那些“傍傍族”,而是那些手攥更多社會資源分配權的權貴階層。前不久,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在一份調研報告中提出,2008年中國的灰色收入達到5.4萬億元。灰色收入主要來自制度不健全導致的腐敗、尋租行為、公共資金流失、和壟斷性收入的不合理分配。(廣州日報8月26日)

    現實是,靠龐大灰色收入“食物鏈”養得膘肥體壯的權貴階層,非但不會反哺社會,反倒推動奢侈品消費一路飚漲。而當位居“食物鏈”頂端的權力坐擁豪宅、豪車,奢華消費,乃至花費鉅額資金送子女出國留學臉不紅心不跳,監管機制要麼視而不見,要麼暖昧以待時,當“官二代”、“富二代”坐擁優厚社會資源,一次次本來令人極度厭惡反感的飛揚跋扈,居然被淡化處理時,勢必進一步增強“權貴”二字的社會“公信力”。

    “傍傍族”的出現,本質是對資源的垂青,資源愈稀缺,聚攏效應便愈明顯,活例如屢禁不止的“駐京辦”。如果社會資源以全程可見的透明方式,盡可能實現均衡佈置,不傍權貴照樣可以幸福地生活,“傍傍族”的聚攏現象即便不會完全根絕,也不可能上升為一種眾人趨之的社會現象。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