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付瑞生:“中國夢” 請擁抱弱勢人群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19日 09: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錢江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人民日報》昨日公佈了一篇感人至深的調查報告,題目為《弱勢群體生存狀態調查:我不想一直窮下去》。“肖啟仙們” 頓頓麵條白菜,3間瓦房一住40多年,這樣的家庭我國至少還有3597萬,他們有的失去勞動能力,靠政府救濟過活;有的缺乏技能和機會,長期無法就業;有的生活在貧困線下,苦求溫飽而不得,有的則為改革轉型承擔了成本,而得不到應有的補償,像農民工、下崗職工等。

  其實弱勢群體形容為一大群人未必精確,有人認為大學生也是繼農民、農民工、下崗職工之後的第四大弱勢群體,説來也是,“蟻族”的確符合弱勢的硬指標。更有不少人撒嬌:教授也是弱勢群體,醫生是絕對的弱勢等等。不能説這些説法都沒有道理,但這些“弱勢”,離“貧困”還很遠。

  雖然弱勢群體成分複雜,但有個共同特徵就是“弱勢心態”。正如這一報道的主題:我不想一直窮下去。窮成為窮的宿命,富成為富的理由,權成為權的源泉。在財富和權力的分配中永遠被排斥在邊緣,這種弱勢心態的蔓延才是最大威脅。

  社會學家于建嶸將之比喻為“鎖定”,孫立平稱之為“斷裂”。 于説,普遍存在的“窮二代”、新生代農民工、蟻族等就是被“鎖定”的典型。原因在於,由權力精英、資本精英和知識精英構成的排斥性體制,日益固化、僵化,很多底層民眾根本沒有向上流動的平等機會。

  其實,每個社會都有窮人,都有失落者。在美國開車,路邊舉著Hungry(饑餓)和Homeless(無家可歸)大牌子的貧困者比比皆是。可是,流浪者也需要歌唱,劃根火柴也不願放棄做個暖暖的小夢想。例如,報道中81歲的陳竹琴老人與57歲的智障女兒其實只需要一根“拐杖”——基本的社會保障。而那些蟻族和下崗工人需要的則是“中國夢”。

  這個“中國夢”不僅僅是“我不想一直窮下去”,有人早已“先富”,為什麼還有人“後富”也不能?而是“我們也要富起來”。每個人都應有平等的機會和上升的空間,而不是時時刻刻遭遇“隱形的門檻”。如果現實是個“盜夢空間”,那就會形成日本學者三展浦筆下的“下流社會”:年輕人寧肯不當事業和家庭的“中流砥柱”,心甘情願“向下流”將自己歸入“下流社會”。

  “中國夢”裏不應該有弱勢群體,更不能消極默認“下流社會”。于建嶸預計還需要三十年。我看,破除各種制度的“隱形門檻”要只爭朝夕,從現在開始,賦予每一個仰望的中國人一張“隱形的翅膀”吧,帶我飛,飛過絕望,帶我飛,給我希望。(付瑞生)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