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關注弱勢群體:莫讓“窮”成為繼續窮下去的理由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18日 07: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家裏窮——孩子接受不了良好的教育——找不到有發展潛力的工作——收入低、過著和父輩類似的生活。當窮成為窮的原因,最讓身處其中的人感到難過

  年均純收入不足1196元,這樣的絕對貧困人口在我國有3597萬,他們多數身處西部的偏遠鄉村,進一趟縣城可能要坐一整天的車;

  入夜的北京“中央商務區”,燈火輝煌。不用走太遠,就在周邊的河北省,有2000多個貧困村,那裏的村民多數剛過溫飽線;

  即使在京滬穗這樣的特大城市,據估算每月拿著最低標準工資的打工者近千萬,送快遞、裝卸貨物,以不足千元的月薪面對城市的高物價;

  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中國的窮人還不少。

  低收入者的日子難過,要為吃穿精打細算,為孩子上學犯難,怕家人生病、怕小窩遭拆遷。但最怕的還不是這些,而是沒有太多改變的希望——窮成為窮的原因。

  家境貧寒,如何改變命運?概括起來,主要渠道不外是兩種:打工或讀書。而這兩條路走起來似乎越來越難。

  一項調查顯示,目前我國近2億農民工中,二代農民工已佔到近一半,他們的父母幾乎都是農民或農民工。由於農民工工資長期徘徊在較低水平,社會保障制度對農民工的覆蓋面極為有限,因此,二代農民工雖然比父輩有著更強烈融入城市、改善生活的願望,但現實中他們依然和父輩一樣,出大力、流大汗,拿著微薄的收入。

  他們擔心的甚至更多——北京、廣州等城市相繼提出要限制低端勞動力,減少小企業小門店所吸納的流動人口,清理其聚集的“城中村”。城市門檻的提高,進一步減少了農民工紮根城市的可能性,壓縮著他們改善生活的空間。

  讀書求出路,同樣不易。2009年,全國高考棄考人數達80多萬,其中絕大多數是農村學生。近年來,高校收費成倍增長,與此同時,農家子弟所佔比例卻在不斷下降。高昂的學費,讓低收入家庭望而生畏。而伴隨著就業過程中“背景”、“關係”、“人脈”的作用日趨加強,“畢業即失業”、“沒關係找不著好工作”,更讓許多貧寒人家在衡量“成本—收益”後不得不作出更為現實的選擇——放棄繼續接受教育的機會。這更降低了由社會底層向更上階層流動的可能性。

  家裏窮——孩子接受不了良好的教育——找不到有發展潛力的工作——收入低、過著和父輩類似的生活。當窮成為窮的原因,最讓身處其中的人感到難過。

  關愛弱勢群體、關心困難群眾,重點放在哪兒?即將過去的“十一五”,國家改善民生的力度前所未有,低收入群體的溫飽問題基本得以解決。展望“十二五”,他們和其他人一樣期待著過上更好的生活。實現這一點,單靠財政增加投入是不夠的,關鍵要鼓勵每個具體的家庭和個人通過自身奮鬥改變生存狀況,併為這種改變提供一條暢通的渠道。

  暢通渠道是一項更為繁雜的系統工程。無論是打破城鄉分割的壁壘、減少戶籍對勞動力的束縛,還是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深化分配製度改革,每一項都需要破除許多利益障礙。這些工作,可能遠比每年撥多少錢扶貧、逢年過節送溫暖等要複雜、麻煩,但卻會真正給弱勢群體以希望,讓他們有奮鬥的動力,也使社會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