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李泓冰:走出“瓷器愛國”的迷思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18日 13: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不知什麼時候,“愛國”也被貼上了各種花哨的標簽。眼下最新的一個標簽,是英國記者給貼上的——“瓷器愛國主義”。為了回購一個清代瓷瓶,有人一擲5億元人民幣,其氣魄之大當真驚世駭俗。這個花瓶現在的擁有者——一位英國婦女,“幾乎暈了過去”……

  這類做法並不始於今日。有意思的是,人心的是非評判卻發生了轉變。

  10年前,國內有民企分別以七八百萬港幣拍得圓明園流失文物牛首和猴首,當時國內輿論幾乎是連聲叫好。然而,有心的媒體慢慢發現,一些原本並不昂貴的中國流散文物,由於被中國富豪競相追逐,拍出了越來越高的天價。甚至有一些拍賣行找些中國人當託兒,做局哄抬中國文物的拍價——去年2月,福建某商人以1400萬歐元的天價拍下圓明園的兩個獸首,後來被媒體查證,此人其實是個“文物托”。最終,對中國文物無度炒作的結果,是那些利用國人愛國熱情的洋商或華商賺得盆滿缽滿。這非但和愛國挨不上邊兒,倒有令人生疑之處。

  值得欣慰的是,對於高價競買,國內輿論已與10年前迥然有別,不買賬了。從官方到民間,對此幾乎是一致表示反感甚至憤怒。顯而易見的理由是,追索國內流失文物,要通過法律或外交渠道。這類炫富的行為,不但是對昔日強盜行為進行出手豪闊的物質褒獎,更讓中國文物的回鄉之路越來越坎坷。

  看來,中國人對“愛國”的判斷與堅持,已經越來越成熟,越來越趨於理性。

  中國開放程度日益提高,經濟全球化的浪潮席捲世界,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表達愛國熱情,確實值得思量。比如,拒進洋超市,甚至痛砸個別外國品牌的車,算不算愛國?那裏面其實凝結著很多中國員工的心血,意味著成千上萬的就業崗位;出手豪闊的中國人,成了全球奢侈品市場的大救星,連上億元一艘的世界頂級遊輪,都上趕著為中國富豪量身訂制,這算不算為中國長臉?

  然而,中國企業家和商人的慈善捐獻,與西方國家相比差距仍然不小;世博開在家門口,人們爭先目睹盛況,體驗身為東道主的自豪感,但在7000萬人次中,卻有“個別遊客”隨意插隊、亂扔垃圾,這樣的丟臉行為,更沒法與愛國沾邊兒了……

  真正的愛國主義,是把對祖國的熱愛變成自己的行動,為祖國的發展和人民的利益而奮鬥。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不惜生命抵抗侵略,堅守民族氣節;在和平年代,以自己哪怕是微小的努力,讓這個國家和它的百姓生活得更美好更公平更團結,以這樣的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是中華民族賴以存在、發展的情感紐帶與精神支柱。(李泓冰)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