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張楠之:“拆遷養活知識分子”是個扭曲的官場邏輯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03日 10: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紅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1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教授于建嶸發微博稱在受邀去江西萬載縣講課時號召黨員幹部不要去拆老百姓房子,遭萬載縣委書記批駁,該書記稱:“如果沒有我們這些縣委書記這樣幹(拆遷),你們這些知識分子吃什麼。”(11月2日《新快報》)

  按照這位縣委書記的説法,如果沒有了他這樣的縣委書記拆遷老百姓的房子,于教授這樣的知識分子就沒有了飯吃,言外之意便是,于教授吃得飽飽的全是他和其他縣委書記們的功勞,吃飽了卻跑到這裡號召黨員幹部們不要去拆老百姓的房子,簡直就是“端起碗吃飯,放下碗罵娘”的流氓,是“忘恩負義”之舉。

  “秀才遇見兵,有理説不清”,口才好如于教授,也只能“一怒推椅而起,離席而去”。相信所有有正義感的人聽到這樣的話都不可能無動於衷。現代社會一個通行並被廣為接受的理念是:政府及組成政府的官員都是由納稅人來供養的。但何以到了萬載縣委書記這裡,一切都倒了過來,成了縣委書記養活作為納稅人的知識分子,並且是以拆遷的形式來養活?如果真的是這樣,誰願意承受這份沾滿被拆遷人血和淚的供養?

  如果沒有拆遷,無論是縣委書記們,還是知識分子以及普通老百姓,誰都不會被餓死。有了拆遷,把老百姓的房子拆掉,把地賣給開發商,雖然會有一座座漂亮的高樓代替破爛的小平房,政府也會獲得大把大把的收入,GDP也會隨之而漲,但是,如果拆遷是在沒有達成公平合理的協議之前即強行進行,被拆遷人拿著不合理的補償甚至沒有補償,他們卻可能從此居無定所、流落街頭,甚至有餓死之虞。

  一個家庭裏,所有的家庭成員努力工作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升整個家庭的生活品質;同樣的,在一個區域或國家內,經濟發展的目的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民眾的生活,並使所有的民眾獲得最大可能的發展機會——這一切都需要在保障公民權利的情況下進行。

  每個個體的權利都得到充分保障,既是社會發展的基礎,更是社會發展的目的。只有一切行政行為、民事行為都在法律的框架內進行,社會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如果只有通過強拆,只有通過損害老百姓權益才能有飯吃,這樣的發展只會使一部分有權、有錢、有勢的人有飯吃,而那些無權、無錢、無勢的權益受損者則沒有飯吃。這樣的發展又有何意義呢?

  萬載縣的這位縣委書記不僅顛倒了誰養活誰的問題,而且給拆遷抹上了太多的亮色。在暴力拆遷仍然時常發生的當下,任何試圖為拆遷“正名”,給拆遷“塗脂抹粉”的行徑都會受到輿論的討伐。公眾期待那份難産的新拆遷條例儘快出臺,期待終結暴力拆遷、非法拆遷,更期待所有的政府行為納入法治的軌道。那些縣委書記們更應該捫心自問:究竟是誰在讓誰有飯吃?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