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李曉亮:先別對老漢“5年6度電”的廉價抒情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26日 09:5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華西都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不合時宜的感性抒情,有時會因遮蔽了應有的理性判斷,而顯得廉價不堪。比如,昨日一條名為“老人5年僅用6度電”的新聞,引起輿論特別的關注,其中一些對“節能”的關注點就有些偏題,因“節能”而感動得哭,更讓眼淚變得廉價。

  故事是這樣的:重慶一名村官無意間發現,開縣一戶老人家的電表5年來只走了6.1度,村官將此事發到網上,引起熱議。老人名叫張青田,74歲。兩間房各挂著一個5W燈泡,它們是家中唯一的電器。

  5年只用6.1度電,每天只用0.0033度電。只看這些,確實堪稱“節能先鋒”。但若關注點僅停留在如何省電節能上,顯然偏離了新聞本意。對於唯一家電是5W燈泡的偏遠

  山村的老人來説,確實沒有什麼地方能用上電。所以借此呼喚社會低碳節能意識,就如與饑民討論“何不食肉糜”一樣毫無意義,且惹人反感。

  “5年6度電”的價值應該在於此事所凝聚的社會關注效應,而要想讓此效應發揮最大的正面價值,前提就在於輿論焦點不偏移,能精準聚焦新聞點——借此事件,全方位呈現一個孤獨無依的農村五保戶標準的日常清苦生活標本。

  只要用心體會,當能發現“5年6度電”裏所散發出的豐富意蘊——那是物質和精神的雙重貧苦,哪怕當事人因生長于斯而習慣甚至忘卻了這種清苦。但這需要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的換位思維,而不是無意識地站到一個俯視旁觀的角度,對著老農清貧的鄉村生活範式過度抒情,大讚其吃苦耐勞安貧樂道,為極端節能的生活方式而大肆感動。因為在自己空調房裏對著茅屋唱低碳讚歌,顯然毫無意義。

  推而廣之,城市底層民眾的生存困境,又有哪些類似的“節能震撼”等著我們發現,亟需得到改善呢?經濟發展的巨大成果如何反哺民生,如何讓最需要保障的人群的生存狀態、生活質量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這些都需要制度化應對之策。

  張青田説“啥子都是村裏給的,個人節約了,村頭就節約了”。這是農民最樸素的感恩意識。只是這種個人的微弱努力,在每年鉅額的“三公”消費面前被消解于無形。意義或許有限,但這話卻振聾發聵,值得公務人員和公共機關反躬自省。

  在一個熱衷謳歌苦難美學的國度,“5年6度電”無疑十分符合苦難美學標準,會引起人們由衷的讚嘆和敬意是自然的。可我們也有必要保持一種清醒的警惕,防止在歌頌苦難者的堅忍中,喪失了個人理性判斷,迷失政府完善公共治理的方向。

  另外,張青田的話裏其實還隱含著“不給政府添麻煩”的意識,其實這種意識在國人心中根深蒂固,可這完全是和現代行政倫理相悖。從根本上説,政府機關為民服務,是其職責所繫。受雇於民,怎能不跑腿辦事?從某種意義上講,如果人人都沒有麻煩去添,那反倒真的麻煩了!所以,面對“5年6度電”新聞,我們別慌著去過度抒情,而是多想想它背後蘊藏的深意,想想如何完善措施,消弭這種過度苦行僧式的生存方式吧。

(李曉亮 原題:請先別對“5年6度電”廉價抒情)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