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陳小二:“送水老太”的故事顛覆了人們期望的圖景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25日 11:0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紅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近幾年,“送水老太”高美運的故事被各大媒體報道:在石景山楊莊中區,七十歲的她靠運送桶裝水養活身殘的兒子和智障的孫子。眾多市民向她伸出援手。老太感動了好心市民,卻遭到鄰居質疑,陷入冰火兩重天。對此,其所在的街道辦發佈情況説明稱,高家月收入3000元,基本生活有保障。(10月24日《新京報》)

  最近公眾一直在關注小學語文課本的真實性問題,認為很多課文內容涉嫌造假。虛假課本的危害性其實早就彰顯過,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很多事情和書本上講的不一樣。比如説,按照課本的邏輯,救人的英雄在完成救人使命後肯定會不留姓名地消失在茫茫夜色中,村民家裏有困難領導一定幫忙張羅著&&送米送糧,然後悄悄在角落裏給老鄉留下為數不多的幾十塊錢。

  現實中,我們看到的卻往往是事件的另一幅面孔,比如説“烈士教師”譚韆鞦生前並未救過學生,漁夫在打撈救人英雄遺體時“挾屍要錢”,村幹部帶人強拆村民的房子。很多新聞的報道,最初都是按照“好人有好報”、“做好事不留名”這種價值觀開始的,而後經過當事人不斷的質疑、舉報,而變得與最初的面目相差千差萬別。

  當然,人們希望“送水老太”的新聞是真實的,人們也希望現實雖然殘酷,但是依靠社會上愛心人士的捐款捐物,老太一家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老太對著鏡頭熱淚盈眶,哽咽著説,“感謝大家的捐款……”而老太的兒子在各地趕過來的名醫會診下奇跡般的康復;老太的智障孫子在愛心人士的捐助下,學費有了著落,開心地面對鏡頭憨憨地説一句,“茄子”。

  這些事情可能都是人們期望中的圖景,也曾經在電視中看到過無數次類似感人的畫面,但是,一旦存在爭議就説明這件事情的指向與現實可能産生了偏差。此時,當務之急並不是急於加入“挺老太派”或者“挺鄰居派”,反而應該冷靜下來調查取證,尊重現實。畢竟現實最有發言權。

  如果老太一家真如媒體爆出的那樣生活實在困難,那麼眾多愛心人士可以繼續出錢出力大獻愛心。而如果媒體經過詳細的調查發現,“送水大娘”的確是一位隱藏在民間的“炒作高手”,那也大可不必大驚小怪。

  其實,他們一家雖有低保、醫保,但是一旦老太歸天,兒子孫子的生活還是無人照顧,老太一家還是屬於典型的弱勢群體,這是不爭的事實。老太找媒體哭訴也罷、擺拍作秀也罷,可能僅是作為弱勢群體表現出的生存本能,想用這種方式引起公眾的關注。説出真相可能無人理睬,而造一個惹人同情的假象卻容易引起人們的共鳴。果真如此,那我們就換一種方法去關心這一家子,幫老太的兒子、孫子解決工作,或者等她百年之後送他們到合適的療養機構。

  可不管事情的經過是什麼,都要拒絕造假。造假美化出的故事可能感天動地泣鬼神,可是假象畢竟就只是孫猴子的障眼法,一旦被識破,還是醜陋的猴毛一根。説到底,人們擔心的還是愛心被貪心所利用,善良的人心被粉飾的虛假所遮蔽,當謊言戳破的時候,最終讓愛心受傷。一旦這樣,以後當人們面對真正需要幫助的人群時,就會該出手時不出手、甚至冷漠以對。

  與此同時,當人們習慣於這種造假之後,等到下一次需要幫助的人出現時,他們又需要多麼震撼、悲傷、苦難的故事去撼動普通人的心靈呢?與堅硬的現實比較起來,人心畢竟脆弱。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