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救助“送水老太”算上當了嗎?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25日 07: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華西都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救助“送水老太”算上當了嗎?

  □鄧海建(江蘇教師)

  北京七十歲的高老太靠運送桶裝水養活身殘的兒子和智障的孫子。她的事情被媒體報道後,短短三天就收到愛心市民的捐款超10萬元。然而她的鄰居卻稱其“騙錢”。對此,其所在的街道辦發佈情況説明稱,高家月收入3000元,基本生活有保障。(10月24日《新京報》)

  道德這東西有時是有嚴重潔癖的:譬如我們送溫暖,對象最好要像剛從冰箱裏撈出來的;再譬如我們要評選道德模範,最好貌比潘安還要坐懷不亂;譬如我們獻愛心,受助者最好家徒四壁還要父母雙亡……不然,就有“上當受騙”感。為什麼“上當受騙”?因為喪失了道德行為在強烈對比下的優越感。

  送水是個體力活,七十高齡的老太太,再加上兩個有病的兒孫,即便月入三千,硬説這是一種“基本生活有保障”的生活,在“看病貴、看病難”的現實語境下,稍有生活常識的恐怕都未必會贊同。

  至於“上當受騙”的説法裏,還佐證著一個重要的細節:

  老人一家和鄰居之間的關係不大融洽。潛臺詞就是:鄰里關係都處不好,實在有點愧對公眾愛心。

  這個口吻似曾相識,它與“低保戶不該養狗”等遵循一個邏輯——你被社會救助了,那麼就等於你被施捨了,就該“學乖”,做個“良民”,做個感動世界的道德聖人,並以此贏得繼續被救助的資本。不然,就算你有個“公民”身份,社會也有權利不理你、不關心你。換言之,公民的基本社會權益被壘出高高的道德門檻。

  很多時候,我們只願意把錢捐給悲慘到極點的人、願意幫助道德操守沒有污點的人。但遺憾的是,生活中需要我們幫助的並不都是聖潔的英雄,而我們的愛心也不可能插上天使的翅膀、飛得單純而浪漫。就像特雷莎説的,“即使你是誠實的和率直的,人們可能還是會欺騙你——不管怎樣,你還是要誠實和率直”。我們當然不會做道德的傻子,但過於潔癖的道德行為未必會增加社會的溫暖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