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武少民:傷民心的“保障房”給誰敲響警鐘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13日 13: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日前,北京市大興區的明悅灣小區九棟保障性住房中,八棟被查出問題引發關注。10月11日,北京第一個因質量問題而被責令拆除重建的大興明悅灣保障房項目在液壓剪、碎石炮等大型機械的轟鳴聲中,轟然倒下。

    旨在打造民心工程的保障房,卻成了沒有質量保障的代名詞,這不能不説是一個辛辣的諷刺。隨著煙塵轟然倒下的,除了不合格的鋼筋混凝土外,還有公眾的希望和渴盼,隨之而來的將是更多的質疑和不滿。值得關注的是,同一家開發商,其保障房和商品房的質量存在天壤之別。保障房混凝土強度存在問題,不能滿足結構抗震要求,與此同時,“商品房的質量絕對過關”。如此明顯的差異,只能説明一個事實,某些開發商上心的不是所謂的民心工程,而是能夠推向市場、賺來大筆真金白銀的商品房。

    保障房沒有保障,折射出的是對民生的漠視。商品房開發大潮中,房價不斷攀升,遠遠拋離了民眾的購房能力,也讓越來越多的民眾對高房價望而興嘆。因此,政府才不斷加大力度,推出更多的保障房計劃,以滿足部分無力購房的群眾需求。事實上,一些開發商在承接商品房開發時,就已經承諾要建設一定數量的保障房。按理説,保障房和商品房應該質量相同,可是接連不斷出現的保障房質量問題表明,在銅臭味越來越濃的商業大潮中,規則可以被踐踏,甚至民生都可以被忽視。

    不只是北京,福建省的一些保障房遠離市區,沒有綠化、沒有公共服務,入住率只有10%。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不少民眾對此已經見怪不怪。這種現象如果聽之任之,保障房也就失去了民眾支持,其存在的意義也將蕩然無存。

    民生無小事。保障房沒有保障,也給監管部門敲響了警鐘。商品房賣不出去,損失的是開發商,可是保障房質量出了問題,傷害的卻是民心!加強對保障房的監督監管,確保保障房能夠保質保量地完工,並交付給有需求的民眾,這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責任,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要查漏補缺、舉一反三,儘快杜絕相關不足,同時要嚴肅追究開發商和監管者的責任。

    有學者認為,地方政府把建造經濟適用房當成中央的一項指令來完成,積極性不高,因為沒錢可賺;當然,微薄的利潤對開發商也形不成激勵,偷工減料也在所難免。因此,建議中央政府在建造經濟適用房項目時,應要求相關部門從土地劃撥、價格管制到施工過程都實行全程監管,向社會公開每一環節進度,接受輿論監督。

    放眼全國,按計劃,今年要建設保障房580萬套,但是5個月過去了,全國保障房的開工率卻只有70%。中央三令五申加快保障房建設,很多地方卻按兵不動。按照有關測算,要完成今年全國保障性住房的任務,至少需要投入8000億元資金,但眼下卻只到位了4700億,佔全年計劃的60%,缺口將近一半。

    開工率不高,質量也得不到保障,處於風口浪尖上的保障房工程將走向何方?筆者認為,當前,除了要拆除不合格的保障房之外,還要建立嚴格的監管和懲戒體系,房子都是擺在明面上的,合格與否瞞不過人們的眼睛,只要政府下定決心,勇於自曝其過,敢於斷腕求新,保障房的質量應該還是能夠好起來的。(武少民)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