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晏揚:房産稅為何徵收,怎樣徵收?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08日 08:4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華西都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長假期間,傳出一些關於房産稅的消息。一方面,國家有關部委明確肯定了徵收房産稅的説法,比如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房産稅擬先在部分城市試點恢復徵收,積累經驗後逐步擴大到全國;另一方面,上海先行一步,昨日出臺樓市調控新政細則,規定居民家庭只能購買一套商品住房,將為開徵房産稅試點作準備,加強土地增值稅徵管,預徵率為2%-5%。(綜合近日媒體報道)

  儘管開徵房産稅有點勢在必行的意思,但其政策意圖仍不明朗,細節也不清晰。在“為何徵收”和“怎樣徵收”兩個關鍵問題上,人們仍然一頭霧水。進而,對於徵稅後將産生什麼樣的影響,也心裏沒底。

  就“為何徵收”而言,究竟是為了打擊炒樓進而抑制房價,還是為了增加地方稅收,目的不同則手段不同,效果也會迥然有異。無論是從發改委官員表示“開徵房産稅可以為地方政府帶來一個穩定的主體稅種”、財政部官員強調“有利於健全地方稅體系”來看,還是從一些地方政府對此的積極乃至欣喜態度來看,開徵房産稅名義上是為了抑制投機,實際上似乎更像是為增加地方稅收——有沒有可能“兩全其美”,既能抑制房價又增加稅收呢?筆者認為基本不存在這等好事,否則這個“靈丹妙藥”早就用上了。

  如果開徵的主要意圖在於增加地方收入,那麼,其一,房産稅收不可能取代土地出讓金,進而讓地方政府擺脫對“土地財政”的依賴,該高價賣地的還會高價賣地,沒人會嫌錢扎手;其二,基於同樣道理,開徵房産稅也不大可能取代原本附著在房産市場上的其他幾十種稅費;其三,開徵意味著政府從房産市場獲得了更多的收入,這個收入不可能憑空産生,而只會以抬高市場成本為代價,並最終體現在房價上。所以,若以增收為主要目的開徵,令人擔憂的結果就是,政府收入增加了,但房價不僅沒能得到抑制,反而助推了房價。

  就“怎樣徵收”而言,相關消息並沒有明確是否針對自住型住房徵收房産稅,曾有消息稱,對一套房可能減徵部分房産稅,亦即對一套房也要徵收房産稅。儘管相關消息並不確切,但有必要把話説在前頭:既然開徵房産稅在名義上是為了打擊炒樓,那麼就不應該針對自住型住房徵收房産稅,包括第一套住房和第二套改善型住房,房産稅應嚴格限制在針對三套及以上住房徵收。

  這裡需要明確的是,地方政府通過收取土地出讓金,實際上已對所有商品住宅收了稅,房産稅則相當於重復徵稅。為了打擊炒樓、抑制房價,可以出臺房産稅,但不應加重普通購房者的稅費負擔,以免造成誤傷。這應是徵收房産稅的一個基本前提。

  實際上,對於房産稅能否達到抑制房價的目的,筆者一直持懷疑態度。顯然,若讓0.3%至0.4%的房産稅稅率真正起作用,其前提是房價上漲速度低於0.3%至0.4%,否則炒樓者仍有利可圖,仍能將更高的房屋持有成本轉嫁給終端購房者。但是,誰能保證今後房價上漲速度一定低於房産稅稅率呢?當然,若鐵了心要徵,那麼政策意圖與細節應更明晰。徵稅涉及民眾切身利益,理應交由廣大民眾充分討論。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