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喬志峰:趙州橋為啥幹不過武漢“橋補補”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25日 11: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紅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各位領導、各位同志,我很榮幸地通知大家,在剛剛結束的一項子虛烏有評選中,武漢的“橋補補”同志以絕對優勢戰勝了久負盛名的趙州橋,獲選“中國最優秀橋梁”光榮稱號。

    也許有人會問:“橋補補”是誰?甭急,看報道:武漢長江三橋近日將迎來又一次封閉維修。自該橋建成通車10年來,平均不到一年修2次。據悉,此橋去年大修耗資逾億,有關方面自信地説“至少管6年”。可實際上通行不到3個月就又修了一回。據負責大橋上一次維修的公司解釋稱,花億元動大手術,用的是進口新材料,但為了趕工期,施工用的是“土辦法”:在沒有等到混凝土自然幹透的情況下,採取高溫油爐烘乾,使得瀝青黏合強度、硬度都大打折扣。(9月24日《京華時報》)

    平均不到一年修2次,“橋補補”堪稱是貨真價實的豆腐渣工程。那麼它為何能戰勝趙州橋,一舉奪取“中國最優秀橋梁”的桂冠呢?相關部門給出了權威回應:

    “橋補補”年富力強,趙州橋年齡偏大。趙州橋差不多有1400歲了,“橋補補”芳齡只有10歲。根據“幹部年輕化”的原則,你説應該選誰?況且,趙州橋這麼多年來可謂是榮譽等身,也該發揚風格把機會讓給年輕同志啦。

    “橋補補”深受領導和包工頭喜愛。現在的某些領導,最熱衷的就是搞工程。有工程要上,沒有工程創造工程也要上。“橋補補”一年修兩次,就等於是增加了兩次搞工程的好機會,因此深受領導和包工頭們的好評。如果都像趙州橋那樣上千年都不出一點毛病,你讓領導和包工頭們情何以堪呀。同時,“橋補補”在擴大內需、促進就業方面的成就也絕非趙州橋所能比擬的。

    “橋補補”為GDP增長做出了突出貢獻。修一次就要花費上億元,你説這能拉動多少GDP的增長呀。在GDP為王的現實背景下,這是多麼的了不起呀。而趙州橋1000多年只創造了一次GDP,並且還是為隋朝這樣的封建王朝創造的,是可忍孰不可忍哪。

    “橋補補”樹立了艱苦奮鬥的好形象。有領導穿衣服“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其艱苦樸素的作風多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傳誦。現如今,“橋補補”是“新三月、舊三月,縫縫補補又三月”,豈非更值得讚賞嗎?如果都像趙州橋那樣千年屹立不倒,還咋樹立艱苦奮鬥的良好形象呢?還咋號召廣大群眾向其學習呢?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