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復興時評:誰導演了34所高校爭搶一人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24日 18:3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復興評論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作者:王傳濤

    整整一個暑假,剛高考完的小梁家裏的信箱陸續收到34封入學通知書,關於入學的手機短信、電話更是數不勝數,有些學校,小梁聽都沒聽過,也根本沒填過志願。“那些學校怎麼知道我家的詳細地址和其他信息呢?”這也是最讓小梁疑惑的一點。整個高三期間,她唯一有機會輸入詳細個人資料進入網站的,就是高考報名。(8月24日《廣州日報》)

    有考生的志願資料提交不上去,有人的志願資料卻漫天飛舞;有人“被落榜”,有人“被34家高校錄取”。可是,如果説李盟盟的“被落榜”是一齣悲劇的話,我們卻難説“被34家學校錄取”是一齣喜劇。原因有兩個:其一,小梁的平靜生活被打亂了,信件、電話、短信騷擾個不停;其二,小梁到底是被哪一家錄取的——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不是喜劇,卻也難算悲劇,只能説,小梁身上是被導演了一齣鬧劇。

    這是典型是“個人信息洩露”。其後果是很嚴重的,信件、電話、短信被騷擾不停還算幸運的,倘若他人拿著自己的個人信息辦了假證,到處坑蒙拐騙,恐怕個人名譽與財産都會受到損失。但是,這又不同於一般的“個人信息洩露”案件,因為洩露小梁信息的不是“江湖騙子”,不是無業遊民,而是指導高考錄取工作的相關權力部門。

    比“個人信息洩露”更讓人揪心的是權力部門對於考生信息的出賣。小梁能收到如此之多的大學通知書,就足以證明,小梁的檔案資料至少被34家高校審閱過。這個過程中,當地的高考錄取部門並沒有完全按照先錄取後提檔的順序進行,而是,將考生的資料(或是部分資料)一起發給眾學校。這對那些招生有困難的民辦學校來説,就有了作宣傳或進行欺騙的一次機會。考生在接到通知書之後,還真有可能去上了那所學校。學校有好處,自然會對權力進行收賣,對於權力來説,也就有了所謂的“權力經濟”——用權力換錢花。

    用權力換錢花,説的文雅一點就是權力尋租,説的難聽一點就是權力腐敗。但是,作為權力部門來講,本應是公民個人信息的最後保護者與維權者,在這裡,卻成了導演出賣個人信息的始作俑者,著實讓人憤慨。

    本質上講,無論是“被落榜”還是“被錄取”,其根源都是一個——監督缺位情況下的教育權力,總是不能避免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此語境之下,相信無論是小梁,還是李盟盟,都絕非是“被錄取”或“被落榜”的唯一受眾,更多的情況還可能因為話語權的問題,沒有被報道出來。加強對教育權力的監督,勢在必行。如其不然,人人都可能會成為李盟盟或小梁,每一位考生都可能會面臨“被落榜”或“或錄取”的命運。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