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復興時評 >

子在淵:民辦高校如何徹底蝶變成“鯰魚”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05日 09:0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近日在廣州琶洲會展中心舉辦的大型高校招生諮詢會上,一大批民辦高校受到了考生和家長的青睞。以前,民辦高校被認為是“水貨高校”,錄取線降幾十分。如今招生線則直逼二A線。

  民辦高校之所以被認為是“水貨高校”,一方面與民辦高校起步晚、資金來源少有關,另一方面也與民辦高校的學歷歧視、待遇歧視、就業歧視有關。

  一個正常的市場,應該既有公立高校,也有民辦高校。而且從長遠看,民辦高校應該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從而才能更好地作為高等教育的補充發揮作用。其實,眼下一些民辦高校受寵,靠的還是其殺手锏——就業率。靈活的辦學機制讓其能很好地與市場對接,培養市場急需的人才。但要想讓民辦高校這個曾經的“水貨高校”徹底蝶變成為“鯰魚”,恐怕還需要在源頭上多放些“活水”。

  最關鍵的當須清理對民辦高校的歧視政策,賦予民辦高校同等的國民待遇。當前,存在著不少限制民辦高校發展的政策。例如,將高招人為區分為統招和非統招。即便納入統招,民辦本科放在二本、民辦高職則放在最後一批錄取。這種行政劃分嚴重影響著民辦高校的生源。而且在學歷認可、師資職稱評定、人才流通,以及課題研究經費的劃撥上,人為的歧視隨處可見。

  民辦高校受寵是個好現象。不但要小心地予以呵護,還應在權力下放上,多給民辦高校自主權。對其高收費要規範管理,但不能只盯著這塊肥肉,從而將“鯰魚”扼殺。(原題:“水貨”成“鯰魚”,還要多放“水”)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