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復興時評 >

吳杭民:“國富”之後,何時“民強”?

發佈時間:2010年06月28日 08:5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國富民強”是國人的美好願景,從民本、民生的角度考量,國富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民強,否則,國富又與民眾何干?

  有望雄居世界第二的財政收入,讓我們夢寐以求的國富即將成為現實,也令每一個國人心生期盼,因為民強的首要前提就是國富。不過,國富之後,我們何時能迎來民強?

  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日前披露,從1995年到2007年,去掉通脹成分後,我國政府財政收入增加5.7倍,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增加了1.4倍。“現在政府的行政支出佔到財政收入的20%,是日本的10倍、美國的2倍。”蔡繼明指出,政府在民生支出方面顯得比較“小心”,2009年全國財政收入約6.85萬億元,醫療、教育、社保就業三項支出佔比僅14.9%。而在美國,這一比例為61%。引用了這麼一堆數據,無非想説一句話——國富之後,財政支出的蛋糕究竟該如何切分?能最大限度地惠澤民生嗎?

  財政支出如何最大限度地實現勤儉節約、透明公開,更是國富民強中一道艱難的選擇題。因為,財政開支的主動權和決定權更多地在於公權力部門,如果缺乏嚴謹細緻的監督和制約,漠視納稅人的權益,一些人花起錢來就不是一般的大手大腳。這不,繼長春市公安局被曝花近3萬元買一台筆記本電腦後,昆明市財政局、紀委、法院等多個部門又被指“豪華採購”。

  溫家寶總理在接受《愛爾蘭時報》採訪時這樣説過:大家都知道亞當斯密《國富論》的一句名言——市場是一隻看不見的手。但他的另外一本著作《道德情操論》卻很少有人讀過。他在這本書裏寫道,如果一個社會的經濟發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眾手中,那麼它在道義上將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風險的,因為它註定會威脅到社會的穩定。對於我們來説,第一是發展。第二是協調發展。我們要特別重視社會公平與正義。

  國富了之後如何實現民強?溫總理引用的《道德情操論》中這段精彩的概括,蘊涵了太多的真理和內涵。論國富當不忘《道德情操論》,如何使世界第二的財政收入深得人心、讓全體國民共享改革和發展的成果?這實在是一個讓人熱切企盼的民意訴求。(原題:談國富莫忘《道德情操論》)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