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為了解決日益嚴峻的“血荒”形勢,北京市衛生局做出了一個算不上“艱難”的決定——今後無償獻血不僅跟地區精神文明考核相挂鉤,也將與大學生綜合測評、社會實踐學時以及黨團組織爭先創優活動相結合,無償獻血工作將被納入對學校各部門、社團組織以及師生個人等評優考核指標。(1月30日《京華時報》)
“血荒”之勢,不獨在北京,在全國很多地方也都日益成為一個難題,各地鬧“血荒”的新聞早已接二連三。在這種語境下,本著“開源節流”的原則,發文鼓勵無償獻血本來無可厚非,但是,應對“血荒”須對症下藥,更須從根源入手,而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式地通過強制捆綁“鼓勵”師生獻血。
不容否認的是,“血荒”之因,有信任危機的成分,主要表現為獻血意願持續下降。一方面,大家擔心獻血不安全、會染病,一些地方因為賣血、抽血而感染艾滋病等疾病的新聞已是屢見不鮮,如何撫平心理傷痕和破除心理障礙,當是著力重點之一;另一方面,血液的流轉和供給不夠透明、負責,甚至讓無償獻血的愛心受到褻瀆,比如成都就曾發生過無償獻出的血液被澆灌蘭花的新聞,立時引起輿論譁然,雖然血站後來解釋説用的是報廢的血液,然而由此引發的信任危機業已釀成,如何建立透明、嚴格的採血、用血機制,獲取公眾信任,才是解決“血荒”的當務之急。
此外,我國血液管理實行“無償獻血,免費用血”的原則,《獻血法》規定,無償獻血者及其直系親屬在需要時可免費使用其獻出血液量3倍的血液,以此鼓勵大家無償獻血。獻血時手續倒是簡單,胳膊一捋即可,但是到了獻血者“免費用血”之時,其程序之煩瑣、操作之不便,讓很多人望而卻步,“獻血簡單,用血繁瑣”被詬病已久。如何打通“獻血”與“用血”間的便利通道,實現“獻血”與“用血”的權益對稱,也是亟需厘清的體制癥結。
由此看來,解鈴還須繫鈴人,解決“血荒”,重點在於血液管理,應該在血液管理方身上做文章,而不應該一味通過帶有強制色彩的手段在獻血者身上“挖潛”。將無償獻血與師生評優挂鉤,不僅有變相“捆綁”、要挾的味道,也增加了獻血的功利性。師生優秀與否,只在其工作學習成績,與獻不獻血何干?
可是時下,“挂鉤”、“捆綁”幾乎成了一種路徑依賴。安裝個電腦軟體,給你捆綁一些防不勝防的搜索工具或開機主頁;交點話費,給你捆綁五花八門的“套餐”;買個房子,開發商給你捆綁一個物業公司。2011年11月9日的《京華時報》就報道説,中華慈善總會準備與教育部門合作,將慈善“納入到學生素質評估中”;之前也有新聞説,某校學生收到錄取通知書時,發現通知書上“捆綁”了廣告、銀行卡和手機卡;前不久濟南等地還出現了將物業費、暖氣費捆綁收費的現象。這些亂七八糟的“捆綁”、“挂鉤”,看似“相得益彰”,實則是坑人伎倆,貌似很貼心,其實挺鬧心。
還説這無償獻血,該往哪使勁顯而易見,可人家偏偏避重就輕、“緣木求魚”,今天搞個無償獻血與師生評優考核指標“挂鉤”,明天弄個與黨團組織爭先創優活動“結合”,後天再與精神文明狀況“捆綁”,老是去“刺激”獻血者的積極性,尋求見效快的治標之法,而非從自我改革入手,力行治本之策。積極性雖然被暫時“刺激”出來了,但終究難解體制性弊病,長期來看,這種“挂鉤”恐怕非但不會增強大家的獻血積極性,反而加重信任危機。
天災固然難以避免,但加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水平,是公共救援達到前最重要的生命保障。[詳細]
這個社會需要溫暖與正能量,但人們也應該明白,你為了免費的麵包所付出的代價,往往是最為昂貴的。[詳細]
天災固然難以避免,但需要我們更充分的準備應對之。[詳細]
買東西事後覺得買貴了,不值這個價,就應該吸取教訓,下次買別的,而不是呼籲禁止所有同類商品出售。[詳細]
“不得強迫自證”意味著你有權保持沉默,但這並不妨礙司法公正、懲惡揚善。[詳細]
研究生教育的擴張與學校的發展策略和學生的就業形勢都有關係。[詳細]
經營書店不應成為小資們自娛自樂的文藝買賣,當人們在藍色港灣的湖畔頌詩之時,請不要忘了這些讀不到書的孩子們。[詳細]
婚姻中的兩個人都應該是平等的,都應該是基於感情的結合,而非經濟因素。[詳細]
沒有人否定廖某的犯罪行為,但更多的人表達的是同情。[詳細]
在促進房價合理回歸的路上,我們還有很多事要做,而抑制樓市投機,更是重中之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