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評

185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評論頻道 > 央視網評

央視網評:網絡發言不能失守真實性的底線

作者 劉海明 2012年3月31日 19:45

有個説法頗為流行: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都是免費的,比如,陽光、空氣和自由。人們在讚美一種東西時,未必習慣反向思維。假如我們不懂得珍惜,再寶貴的東西也禁不起折騰。環境污染,空氣污濁,陽光難見天日。自由也一樣,若揮霍過度,最終也將面臨不自由的懲罰。所以,只有失去的東西,人們才願意去懷念曾經擁有的美好時光。

近日,一些人在網上無端編造、惡意傳播所謂“軍車進京、北京出事”等謠言。個別網站疏于管理,傳播謠言,造成惡劣社會影響。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合同有關方面對梅州視窗網、興寧528論壇、東陽熱線、E京網等16家造謠、傳謠,疏于管理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網站予以關閉,同時責令新浪和騰訊微博暫停跟帖評論三天。這起事件,與本文開頭講述的道理,何其相似乃爾。

可以説,網絡尤其是微博發言,已經成為民眾獲取信息、交換意見的重要途徑。網站因疏于管理而致使網絡謠言和違法信息傳播,被依法關閉或暫停微博跟帖評論,是必要的懲戒。與此同時,我們這些“微博控”捫心自問,可否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人與動物的區別,在於人清楚自己做人的底線。跨越了底線,在這個世界上無法立足。舉個例子,幾歲的孩子都明白,廁所有兩個門,如廁時需遵守性別底線。踐踏了這個底線,被扣上個“耍流氓”的帽子,恐怕也有口難辯。就言論自由來説,在我們談論自由這個詞的時候,不能忘記權利與責任形影相隨。不要責任只要自由的言論,每個人都可能變成侵權者,最終每個人也變成受害者。

微博給信息傳播帶來的便利,不言而喻。微博上的信息,也考驗著公眾的智商。亦真亦假的信息,很多時候也會誤導公眾,甚至掀起輿論風波,影響社會穩定。在微博這個網絡平臺上發言,有的人秉承了史家的實錄精神,有的人以娛樂的態度逗你玩,有的人以叵測的心態虛構事實。用“魚目混珠”來形容當下的微博信息和微博言論,再合適不過了。虛構事實者不受到懲罰,微博謠言必然增多。暫停關閉評論三天,需要每個網民反思一個問題:網絡發言的底線是什麼?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也是廣義信息概念的生命。如果失守了真實性這個底線,微博的公信力沒了,智者自然會退避三舍;謠言多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沒了,社會的凝聚力下降。

堅守真實性這個底線,每個微博用戶應牢牢樹立尊重事實這個信念。何謂“真”?佛家的説法最為精妙。在佛家看來,真即有。曾經發生過、存在過,才構成了“有”。把“有”傳播出來,傳播的內容才與虛構劃清了界限,進而新聞與文學有別才得以體現。有的人在微博上信口開河,有的在微博上捕風捉影,這些謠言或準謠言,均挑戰了新聞真實性的底線,屬於無中生有,使謠言以事實的形式四處散佈,造成不良社會影響。

“有”是真實性的基石,但不是真實的全部。日常生活中,挑戰新聞真實性底線的除了虛假信息,還有一種更為普遍的現象:對事情的片面強調。“真”是多維的,我們見到的事實,很難接近事物的全部。我們在轉述事實時,只能轉述我們見過的有限維度內的東西。我們從小就嘲笑盲人摸象,及至長大,才陡然發現:從某種意義上説,我們都是“盲人”,不同程度的盲人,無法認清一個事實的方方面面。

認知能力的欠缺造成的局部失實,有時在所難免。但是,有的人在傳播信息過程中,刻意掩蓋對其不利或自己不喜歡的東西,放大對己有利或自己喜歡的東西,人為地“強調”某些東西造成新聞不客觀,最終同樣損害新聞真實。“強調性失實”現象,在微博上具有一定普遍性,成為失守真實性的家常便飯,因此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理性發言,文責自負,這是維護言論自由的最佳辦法。堅守真實性底線,言論自由的尺度只會寬鬆而不會縮水。

專欄作家

“未富先老”不是問題,“養老多軌制”才是問題

“未富先老”不是問題,“養老多軌制”才是問題

肖鋒:《新週刊》總主筆、《財經郎眼》常約嘉賓、擅長社會趨勢營銷

此“帽”應為美國戴

此“帽”應為美國戴

王嵎生:中國前APEC高官、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戰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變革的陣痛既痛又長

變革的陣痛既痛又長

安惠侯:外交部亞非司前司長、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理事

更多更多非常識

第319期:城市水災自救指南

天災固然難以避免,但加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水平,是公共救援達到前最重要的生命保障。[詳細]

第318期:高招“男女線”,區別對待一定有錯?

這個社會需要溫暖與正能量,但人們也應該明白,你為了免費的麵包所付出的代價,往往是最為昂貴的。[詳細]

第317期:暴雨天災亟需治水之道

天災固然難以避免,但需要我們更充分的準備應對之。[詳細]

第316期:呼籲停發新股不是提振股市之道

買東西事後覺得買貴了,不值這個價,就應該吸取教訓,下次買別的,而不是呼籲禁止所有同類商品出售。[詳細]

第315期:刑訴法修改,“不得強迫自證”有何意義

“不得強迫自證”意味著你有權保持沉默,但這並不妨礙司法公正、懲惡揚善。[詳細]

第314期:研究生就業難源自高校盲目“研究化”

研究生教育的擴張與學校的發展策略和學生的就業形勢都有關係。[詳細]

第313期:實體書店,也許再也沒有春天

經營書店不應成為小資們自娛自樂的文藝買賣,當人們在藍色港灣的湖畔頌詩之時,請不要忘了這些讀不到書的孩子們。[詳細]

第312期:富豪“選妃式”徵婚美滿了誰?

婚姻中的兩個人都應該是平等的,都應該是基於感情的結合,而非經濟因素。[詳細]

第311期:“刻章救妻”的悲劇如何避免?

沒有人否定廖某的犯罪行為,但更多的人表達的是同情。[詳細]

第310期:天價“地王”為何不是“孤家寡人”?

在促進房價合理回歸的路上,我們還有很多事要做,而抑制樓市投機,更是重中之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