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從我記事起,每逢過年,父親都回安徽太湖老家。他常帶孩子們一同回去,在山林田野間趕路時,父親會給我們説起宗族和周圍村落的故事。我對葉氏宗族的最初了解,就這樣和家鄉獨特的風物景觀一起,鐫刻在我的記憶中。
那時雖小,卻能感到臘月的村莊是熱氣騰騰的,家家都在準備過年的吃食。有切冬米糖、炒紅芋角的,有做豆粑、拉掛麵的,有磨豆腐、蒸米粑的,有殺年豬的,樣樣食物的製作,在我看來都如此新奇。鄉間的“還年”風俗更是隆重,在家中堂屋要擺上祀天祭祖的三牲福禮,給天地祖先行跪拜禮。除夕之夜,全村還要在族長率領下,到公共祠堂中一同燃放鞭炮,當年有喜事的人家會“放萬鞭”。應當説,幼年的我正是從這震耳欲聾的爆竹聲中,感受到宗族的神聖和力量。在這淹沒一切的轟鳴聲中,人們的眼中閃著煙火的亮光,內心卻是安寧祥和的,通過這宗族的集體儀式,每個人都體會到“年”的意義,那就是感恩自然、敬畏時間、緬懷先祖、禮讚生命。
如今,隨著時光的推移,人們卻感到年味變得越來越淡,甚至很難找到少時過年的那份喜悅。於是,回家看父母、嘮叨幾句對春運或春晚的不滿、吃吃年飯、走走親戚、放放爆竹,便成了我們對過年的主要記憶。年味之所以變淡,一個主要原因,和我們對過年的文化理解有關。其實,對中國人來説,過年遠非表達親情之愛那麼簡單,它的涵義遠要複雜得多。現在多把過年看作一種民俗,流傳的也是一些民間傳説。其實在古代,它首先是一種神聖而莊嚴的宗教禮儀。
“年”這個字到周代才有,商時稱年為“祀”,“祀”的意思,就是四時已過,要奉祀神靈祖先了,過年的習俗便源於此。中國是農耕古國,人們生活得好壞完全依靠天地雨水和時序的變化。中國人自古相信,只有在自然神的引領和關照下,人類才能獲得有保障、有秩序的生活。“年”是一年時序變化之始,所以在這個時節祭祀天地諸神,表達對天地的敬畏,便成為國家最重要的政治活動。《禮記》記載,在立春前三天,天子便開始齋戒。立春日,天子要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東郊舉行迎春典禮。正月第一個辛日,天子要代表國家舉行祭天之禮,來祈禱天下穀物豐收。亥日,天子要帶領官員一起,去親自耕種用來祭祀天地的農田,用來表達對天地的敬意。
這是國家禮儀。到了民間,也有很多做法來表達對自然神和祖先的敬意。周代普通民眾並不能立宗祠家廟,只能在家中祭祖,很多農村堂屋至今仍有擺設香幾的習俗。隨著時光流逝,村莊也可以立宗祠和家廟了,所以宗祠祭祀和祖先墓祭便成為民間過年一個重要內容。除此之外,臘月二十三祭灶王爺,除夕夜設天地桌接神,供奉天地諸神等,都是民間過年的重要禮儀。
因家族宗祠和祖先墓地都在故鄉,祭祀又關係到整個家族和個人的命運,所以過年回到故鄉,便成為很多離鄉遊子一個必然的選擇。中國和西方宗教國家不同,宗教國家認為個人生命和價值均來自於神,所以他們過節過的也是聖誕節。盧梭在《社會契約論》認為,孩子只有在需要父親養育時,才依附父親。這種需要一旦停止,自然聯絡也就解體,雙方都恢復獨立狀態。能有這種個人與家庭的契約觀,是因為神在他們心目中體現了最高價值。中國傳統文化是以生命和血緣為中心,展開對人生和世界的思考的,所以家族和父母自然被看作個人生命與價值的源頭。
費孝通有過一個比喻,形象地説明了中國人對世界的認知,他説“好像把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紋”,個人就是那塊石頭,而家、國、天下就像一圈圈波紋,人倫可以説是中國人思考一切的起點。這種對血緣的回溯而引發的情感,是天然而真實的。有人説家就是中國人的宗教,儒家文化中確實體現了這種情懷。家族中的宗祠和祖先代表著個人與天命的關聯,這種力量不僅超越了生命人世,甚至超越了天地萬物,有著一種終極關懷的意味。人們回到故鄉祭祖與天地神,也是為了感受這種關懷,從而體會到一種崇高的人生使命感。所以在中國人的集體記憶中,過年絕非回到故鄉,看看父母那麼簡單,它既是在表達對祖先和天地神聖力量的一種敬畏和信仰,也包含著對個人生命價值的重新沉思和認定。
古人在過年的正月還有很多禁忌,這些在《禮記》中也能看到。我們的先祖明白,對自然界的保護,其實是對人類自身的保護。比如正月禁止砍伐樹木,不可搗毀鳥巢,不可殺害幼蟲,以及未出生的或剛出生的動物與幼鳥,不可捕殺幼獸、掏取鳥蛋,不可聚集大批民眾,不可建築城郭。這些禁忌,體現的都是傳統中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存意識。可惜的是,這樣一些禁忌,很多已被我們遺忘。
過年除了有團圓喜慶、除舊布新的含義外,還有對天地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以及對先祖的追憶和緬懷。在與天地和諧共處的氣氛中,人們從世間感受到的歡樂才更真切。溫習古人關於過年的禮儀,能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中國傳統生活的優雅。只是關於過年的這些內容,已被大多數人遺忘,只有過年中的親情表達,作為一個強勁的文化密碼卻被保存下來。人們在這天也許少了一些敬神追源的念頭,但歇息身心、撫慰靈肉的渴望卻仍然存在。這也成為年年春運大軍的動力,無論多麼艱難,也要回家。其實,大家想回的不只是那個兒時的家,內心更渴望回到一個體現人文關懷的精神故鄉。這種關懷是從家庭開始的,漸至鄰里、親人、朋友、鄉里、社區,然後是整個國家和天下。這才是中國人過年背後的真正文化意味。
如果我們對這種傳統文化心理了解得多一些,體味到的年味,無疑也會更多一些。
天災固然難以避免,但加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水平,是公共救援達到前最重要的生命保障。[詳細]
這個社會需要溫暖與正能量,但人們也應該明白,你為了免費的麵包所付出的代價,往往是最為昂貴的。[詳細]
天災固然難以避免,但需要我們更充分的準備應對之。[詳細]
買東西事後覺得買貴了,不值這個價,就應該吸取教訓,下次買別的,而不是呼籲禁止所有同類商品出售。[詳細]
“不得強迫自證”意味著你有權保持沉默,但這並不妨礙司法公正、懲惡揚善。[詳細]
研究生教育的擴張與學校的發展策略和學生的就業形勢都有關係。[詳細]
經營書店不應成為小資們自娛自樂的文藝買賣,當人們在藍色港灣的湖畔頌詩之時,請不要忘了這些讀不到書的孩子們。[詳細]
婚姻中的兩個人都應該是平等的,都應該是基於感情的結合,而非經濟因素。[詳細]
沒有人否定廖某的犯罪行為,但更多的人表達的是同情。[詳細]
在促進房價合理回歸的路上,我們還有很多事要做,而抑制樓市投機,更是重中之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