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酈國義:上海電視劇創作復蘇之思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20日 09: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閱讀提示

  ●當下的電視連續劇因為市場需求量大,創作生産呈蓬勃之勢。與之伴生的卻是題材重復,盲目跟風,同質化嚴重,粗製濫造之作屢見不鮮。

  ●擺脫急功近利的創作態度,對重大題材不回避,對現實熱點有觀照,把弘揚和傳遞核心價值觀,貫穿到對電視美學的探索中來,這是擺在電視人面前的時代命題。

  作為中國當下受眾最廣泛的一個藝術品種,電視連續劇及其創作問題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上海曾經是中國電視劇創作的重鎮,可是到了新世紀的第一個十年,這種優勢地位有所減弱,甚至成為短板,出現了某種程度的缺位。新世紀第二個十年伊始,上海電視劇創作復蘇的勢頭凸顯出來,短短兩年間,已經涌現出十余部在重要頻道、黃金時段播出的,收視率和評價度都很高的電視劇佳作。這種蓬勃發展的勢頭,是上海電視劇創作界在題材開拓、手法探索、市場對接等諸方面努力的結果,也是進一步提升電視劇創作質量需要認真總結的經驗所在。

  堅持正確創作導向

  革命歷史題材出力作

  電視劇《開天闢地》的成功,是上海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創作的重要收穫。這部電視劇以中共一大為歷史背景,全景式地展現了中國共産黨成立前後整個社會的歷史文化背景和時代風雲,是反映我黨光榮革命歷史的一部成功的影視作品。作為向建黨九十週年獻禮的創作項目,《開天闢地》以其紮實沉穩的主題內容和大氣磅薄的藝術風格,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

  這部劇也是上海在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創作上的一個典型,是上海堅持正確的文藝創作方向,大力推進革命聖地文化建設的結果,充分體現了上海影視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誠如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楊振武同志所言,上海是中國共産黨的誕生地,是中國共産黨人的革命聖地,上海的文藝工作者理應創作出與之相當的重大作品。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領導關心支持,市委市政府從各方面提供充分保障,眾多藝術家傾注智慧和心血,電視劇《開天闢地》正是在這樣的環境和氛圍下誕生的。

  這些年來,文藝創作中出現了一種“遠離革命”、“背離崇高”、“解構英雄”、“否定理想”的傾向,在題材上避重就輕,甚至將革命歷史、英雄人物、理想情懷作瑣屑化、庸俗化的處理,誤導了觀眾的審美欣賞和精神追求。糾正這種不良的創作態度,堅持正確的創作導向,擺正革命歷史題材創作的重要位置,是上海文藝工作者一直在思考和實踐的課題。在上海近兩年創作的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中,不僅僅是《開天闢地》,還有《新四軍女兵》、《革命人永遠是年輕》、《化劍》等一大批作品,都對重大革命歷史如何藝術再現做了不同方向的探索。還有一個數據可以説明:這兩年上海市重大文藝創作項目立項和基金會的項目資助中,革命題材和現實題材的申報數量佔到70%左右,革命歷史題材在重大文藝創作立項中佔到50%左右,集中體現了上海在革命歷史題材方面形成的良好氛圍。

  緊扣時代社會熱點

  “海派”劇創作有突破

  海派劇,是上海創作的電視劇的風格化統稱,其特點突出體現在家庭倫理劇方面,以對生活的細膩表現見長,但也存在著過於瑣碎、卿卿我我、情意纏綿的缺陷,不能與時代大潮有力地呼應。而上海新近創作播出的家庭倫理劇《兒女情更長》,展現的已不是弄堂、石庫門的家庭瑣事,其畫面緊跟上海城市建設的步伐,表現出都市高樓林立、綠樹成蔭的新氣象。在主題上,雖然依舊是家庭倫理劇經常表現的親情、愛情、人情,但它的故事情節涉及當今社會大凡每個普通家庭都會碰到的很多現實矛盾,又涉及社會各階層都關注的諸如高考、下崗、出國、炒股、婚戀等不少熱點,深層次地表現出時下人們面臨著的傳統倫理與現實矛盾的價值衝撞。憑藉著貼近現實生活的姿態,《兒女情更長》觸及了這些矛盾和問題,因而超越了它的地域性,贏得了廣泛的受眾群和很高的共鳴度。以《兒女情更長》為代表,上海還有一批這樣的家庭倫理劇,不僅繼承了海派電視劇的特色,還突破了海派電視劇的局限,實現了創新。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所謂家和萬事興。當前,我們的社會面臨各種利益調整,呈現各種矛盾衝突,這種矛盾有時還比較尖銳,令人憂慮。很長一段時間裏,熒屏上的家庭倫理劇也是瀰漫著家庭“紛爭”的硝煙,不少劇是“家長裏短,一地雞毛;熙熙攘攘、皆為利往;熱熱鬧鬧,不是為錢就是為情而鬧”。《兒女情更長》為自己設置的命題是:今天我們的社會面臨著眾多矛盾,如何用核心價值觀去觀照、化解這些矛盾,如何在家庭生活、兒女情長中,突出理想與道德的光輝,傳遞和謳歌真善美,如何體現家庭倫理劇創作的使命和責任?在這個意義上,《兒女情更長》的編創人員提供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整部劇如一股清泉滋潤著我們的心靈。它著力塑造的三位平凡但心靈美麗、品行高尚的女性,尤其是奚美娟飾演的“大姐”,是近年來在家庭倫理劇中難得一見的道德楷模形象。“家不能散”,這“戲核”成了觀眾美好的心理寄託,寄託了我們對和諧社會的希冀。有道德的高點,有理想的光輝,有美好的象徵意義,這也許是《兒女情更長》能在央視一套黃金檔播出並受到觀眾歡迎的重要原因吧。它的成功,也鼓勵著上海影視工作者繼續繼承和創新海派電視劇的特色,緊扣時代和社會生活熱點,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唱響和諧社會的主旋律。

  背靠文學參天大樹

  思想與美學品位雙提升

  當前熒屏的類型劇正不斷重復著“跟風”、“一窩蜂”的軌跡,猶如一部沒完沒了的“連續劇”。在這方面上海出品的《懸崖》、《誓言今生》等劇作之所以能脫穎而出,關鍵就在於劇作本身充分注重作品的文學性和思想內涵,注重對人物形象的塑造,突破了類型劇創作的樊籬,贏得了觀眾。

  劇本對於電視劇創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原創文學性又是劇本質量的重要保證。《懸崖》的情節設置、矛盾衝突和心理描寫都非常具有文學色彩,其主人公“周乙”儘管在“余則成”之後,但由於成功的刻畫和獨特的塑造,同樣具有美學上的“這一個”的意義,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誓言今生》的文學性,則主要體現在作品的思想內涵和主人公精神風貌的表現。這兩部劇的成功,又一次體現了,文學之於電視劇創作就像賈寶玉脖子上的通靈寶玉,制約著電視劇的成敗和得失。

  上海電視劇創作對文學的借鑒和倚重有著很好的傳統。謝晉導演的10部名作中,有七八部都是根據文學名著改編的。還有一個成功改編文學名著、廣受好評的範例,就是電視劇《圍城》。這些根據優秀文學作品改編的影視劇的成功,都證明了電視劇創作不可忽略文學性。當今的某些電視劇製作是資本獨大、明星大牌獨尊、創作心態浮躁,唯獨輕視甚至忽略了最重要的文學原創。在這樣一種業態下,《懸崖》、《誓言今生》以及《風和日麗》和《浮沉》等作品,背靠文學這棵參天大樹,反復地認證、推敲、修改文學劇本,從影視創作的藝術規律出發,最終成就佳作,也贏得了人心。

  不得不提的是,這些年上海從政策扶植層面持續加大對原創文學劇本的投入。僅2010年至2012年上半年,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對電視劇文學原創和攝製的資助總額就增長了350%左右。如今,這些投入已初見成效,呈現良性循環的勢頭,為新一波的影視創作提供更多更好的一劇之本。

  當今群眾的審美需求日益多元化,為了滿足千千萬萬電視觀眾對電視劇的觀賞需求,需要我們努力抓好各種類型的作品,注重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使得電視劇百花園中不僅有牡丹,還要有玫瑰、丁香,有百合、紫羅蘭,只要不是媚俗、低俗、惡俗的罌粟花,都要培育和扶植。這些年來,上海廣播電視臺及所屬的影視公司創作和播出了不少內容健康、為觀眾喜聞樂見的電視劇,這是可喜的收穫,而如何總結提升,也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尤其是對那些普通老百姓乃至知識分子、幹部都喜歡的電視劇,應該下功夫研究,剖析成功的原因,探尋贏得觀眾的規律。這對於我們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對於我們有效抵禦某些不良文化的影響,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作者繫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秘書長)

熱詞:

  • 電視劇創作
  • 創作態度
  • 上海廣播
  • 創作心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