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來論:報刊亭是不能消失的風景線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21日 17: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央視網評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作者:春曉

    散佈街頭的報刊亭,構造著城市裏最基本的閱讀生態,成為市民集體記憶的一部分。然而,臨時佔道的報刊亭被認為阻斷交通、影響市容、經營混亂,“拆”聲不斷。近期,河南鄭州實施“退路進店”工程,拆除全市共計421個報刊亭,該市成了目前唯一沒有報刊亭的省會級城市。

    報刊亭被稱為城市衣襟上的“鮮花”,但是這些“鮮花”正在被踐踏和凋零;各地正傳來拆除報刊亭的消息:鄭州計劃拆除421個報刊亭,南京報刊亭已拆近半,昆明走遍整個街道找不到報刊亭……據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統計,2008年至2011年,全國共有9508個郵政報刊亭被拆除。

    整潔的路面,不擁堵的城市是每個市民都嚮往的,但是“還路於民”不能作為拆除報刊亭的藉口,城市裏混亂的攤點整治不到位,説明當地政府主管部門在城市的建設中缺乏可持續的發展觀,缺少城市規劃和全面的科學佈局。科學規劃搭建報刊銷售的公共平臺,對完善城市文化功能和規範文化市場管理有積極作用。像鄭州這樣清除所有的報刊亭是不現實的,畢竟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要用科學的方法整治,區別對待,不能一刀切。試想一下,偌大一個城區內沒有一個報刊亭,將會怎樣?

    同時,鄭州全面清理報刊亭的做法,也是沒有把市容的整治工作與解決市民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報刊亭拆了,市民方便的生活再也無處可覓:一份報紙、一本雜誌和一張手機充值卡,曾經在馬路邊就能解決的問題,全體市民也許要排隊才能買到;這種“懶政”思維不僅給市民增加麻煩,更重要的是危害公告信息的正常溝通交流。城市報刊亭的缺失,從小處説有礙方便市民生活,從大處講則是輿論陣地的缺失。作為新聞傳播的重要組成部分,報刊的發行是宣傳黨和國家的方政政策、普及文化知識、傳播精神文明的重要途徑,報刊亭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擺設,它具有一定的社會功能:上情下達,輿論信息平臺,便民窗口等。

    報刊亭也是城市文化建設的窗口,它的設置和市容市貌之間並不是水火不容的。政府只搞一刀切——把自己覺得看不順眼的東西取消,根本不問民意,是解決問題的方式嗎?一些城市的先進做法和積極想出路的態度是值得提倡和學習的。上海市政府在1998年把建設東方書報亭作為為民辦實事的項目之一,在近2000個報刊亭裏提供便民服務,並且陸續推出了代售郵票、文化用品、音像製品和代繳公用事業費及代辦郵政業務等服務,成為“上海衣襟上的鮮花”。在二級城市也有成功的例子:包頭在郵政資源的介入下,投資400萬建造了“書報亭公廁”,並且裝有信箱、取暖設備;而哈爾濱的報刊亭,則在政府的主導下成為下崗再就業的平臺。

    這些城市成功的例子向我們證明:城市發展與為民服務不矛盾,街道整潔與城市文化也不衝突。作為城市的管理者,只有把為民服務放在首位,才不失去民心。千百年後,城市建築會消失,但是一個城市的文化不會逝去。讀書讀報是閱讀的一部分,有這個基礎,才有更多得人讀書,才有文化的傳承。如果大家不再習慣光顧報攤,總有一天也會習慣不再光顧書店。

熱詞:

  • 報刊亭
  • 閱讀生態
  • 鄭州
  • 退路進店
  • 生活
  • “懶政”思維
  • 文化的傳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