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湖北省 >

武漢報刊亭以環境整治為由拆除 吁重建多年未果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25日 02:3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003年,以城市環境整治為由,武漢城區報刊亭幾乎被全部拆除。此後數年,有關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多次呼籲恢復建設報刊亭,解決居民購買報刊難的問題,均未能得到落實,其理由還是擔心影響城市環境整治。

  專家指出,老百姓閱讀報刊的需求是剛性的,報刊亭的缺失必然導致報刊零售市場被小攤小販佔領,其對城市環境的破壞更甚。設立報刊亭並不一定會影響市容市貌,反而會增光添彩,關鍵在於合理規劃和科學管理,讓報刊亭走上標準化、規範化之路。

  報刊亭重建呼籲多年懸而未決

  當地人士介紹,至今武漢全市現存報刊亭數量僅有20多個。“作為全國特大城市,武漢擁有的報刊亭數量如此之少,這在全國都是很罕見的,與武漢‘文化大市’的身份極不匹配。”湖北省郵政報刊發行有限公司總經理肖從華説。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隨着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武漢市民的精神文化消費也逐年上升,但由於當地包括報刊亭在內的報刊銷售網點較少,這給市民購買報刊帶來不便。

  早在2009年,武漢市人口就已經突破900萬,位居中部六省人口規模最大的城市,其中僅外地流動人口就在115萬人左右。據肖從華測算,以武漢市如此大的人口規模,保守估計需要2000個以上的報刊亭才能滿足群眾需求。

  就報刊亭數量而言,武漢市已經遠遠落後於國內其他城市。中國郵政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北京有報刊亭2416個,上海有2112個,重慶有1303個,天津有535個。

  由於報刊亭被拆除,武漢市民買報幾乎只能依靠街頭的流動報攤。一些個體報販佔據人行道、公共汽車候車亭設立臨時報攤,或者乾脆搭個門板、擺個地攤,縮在屋檐下,兜售報刊,這種場景與現代化城市很不協調。

  即便是對那些個體報販而言,他們也希望能夠在武漢恢復設立報刊亭。一位姓陳的攤主説:“我原先經營報刊亭10年,但現在只能流動地賣。我覺得還是原來的報刊亭好,即使颳風下雨也不擔心,展示報刊的空間也多,而且有安全感。”

  近年來,湖北省市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在歷屆次人大、政協會議上都有關於建設報刊亭、解決居民購買報刊難的議案和提案,武漢市的一位政協委員連續10年提交在武漢市建設報刊亭的提案,而湖北省郵政管理局及武漢市郵政局局長也分別提交了相關議案、提案,但均未能得到及時落實。

  報刊零售市場被小攤小販佔領

  既然群眾有購買報刊的需求,為何政府對重建報刊亭的提議不予批准?

  武漢市城市管理局曾經回應稱,佔道亭棚是過去一直影響武漢城市環境的頑症,這些佔道亭棚數量多、妨礙道路交通,影響環境衞生,給城市管理帶來不良影響。如再設置亭棚,將直接影響整治效果,勢必逐漸成為影響市容環境的污染點。

  對此,武漢郵局辦公室高級業務經理何曉淼表示,報刊亭不一定就跟“臟亂差”畫等號。“老百姓讀報讀刊的需求是剛性的,一刀切地取締報刊亭並不合適。正是由於正規報刊亭的缺失,才造成了流動小攤小販的氾濫,這種現象對市容的破壞很嚴重,造成的影響更不好。”

  《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在武漢市區振興路與常青路交叉路段看到,短短百米之內,就聚集着4家簡陋的小報攤,如此高的密度,一方面説明了報刊需求的旺盛,另一方面也給市容整治帶來難題。

  在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出版科學系副主任朱靜雯看來,設立報刊亭並不一定會影響市容市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都有報刊亭,也並沒有帶來‘臟亂差’,關鍵在於合理規劃和科學管理,讓報刊亭走上標準化、規範化之路。”

  在日前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武漢市城市管理局辦公室負責人重申,該局對佔道棚亭一直在逐步整頓和規範管理,基本的思路是不設報刊亭,改設報攤,美化城市環境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方便老百姓。

  讓報刊亭成為零售主渠道

  華中師範大學政法學院院長秦在東認為,報刊亭應該成為一個公共文化平臺,通過它來營造全民閱讀的文化氛圍,而閱讀報刊的人一多,反過來也會進一步促進文化事業的發展。政府有必要從民生角度來重視此事。

  朱靜雯表示,中國報刊消費的特點在於,訂閱量只佔報刊消費總數的20%左右,大約有80%的報刊走的是零售渠道。未來國內報刊市場的發展空間十分巨大,這需要類似報刊亭這樣的強大零售終端的支撐。

  除了可以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建設報刊亭還可以統籌兼顧地發展其他便民服務項目,如增加報警功能,成為報警服務亭;增加便民繳費功能,實現各種公用事業費用的繳交;增加信息查詢功能,提供各類信息的查詢,等等。

  “就建設報刊亭而言,郵政具有天然的優勢。”武漢市人大代表呂錫祥認為,中國郵政作為國有公用服務型企業,是黨報黨刊發行的主渠道,也是全國最大的報刊代理商,報刊發行品種齊全,從品種上能滿足群眾的需求。同時,郵政企業內部控制嚴格,服務規範明確,便於對報刊亭採用緊密型的經營組織機構, 確保“黃”“非”出版物不流入社會。

  呂錫祥建議,報刊亭在經武漢市政府批准前提下,必須統一規劃、統一形象、統一管理,並建設在非主幹道上。“關鍵是先做起來,比如可以在武漢市試點建設100個或200個報刊亭,然後再逐步向全市和全省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