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來論:“租車須有北京戶口”讓公共自行車失色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7日 17:3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央視網評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作者:堂吉偉德

       日前,北京市公共自行車服務系統正式啟動試運營,這是政府部門首次試點公共自行車。據市交通委介紹,首批試點有2000輛公共自行車投入使用,試運營階段,僅有本市二代身份證的市民才可申請辦理租車服務。(6月17日《京華時報》)

       建設“公共自行車”系統,其承載著的意義並不簡單:在出行上,解決了市民“最後一公里”的問題,緩解的是交通擁堵現狀;在交通上,公共自行車作為公共交通的組成部門,也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一環;在環保上,公共自行車同樣承載了“綠色出行”的願望,並通過政府實施,為市民踐行這一理念提供了方便。更難得的是,從“綠色出行”、“環保出行”的落實,政府承擔了應有的導向義務,兜底責任。

       截至2011年,全球約有135個城市運營了公共自行車系統,其中中國24個城市。北京作為首都,常住人口超過二千多萬人,如果再加上流動人群,人口數量將異常龐大。北京首批試點2000輛公共自行車投入運行,僅具有“杯水車薪”象徵意義。因而,在實施群體上,就不能有戶口之限,否則就是對公共服務本義的偏離。

       雖然不能説每一個人都需要公共自行車,但有一點是不用置疑,大量的外來人員,或者無戶口人員,更需要公共自行車。因為這個群體居住的環境可能更偏遠一點,同時,地位和收入更低的人,對公共自行車的消費需求也更旺盛。此外,大量的外來旅遊者,如果能夠成為公共自行車的服務對象,那麼其不僅可以實現騎車遊覽北京的願望,也會大大緩解交通的壓力。

       “租車須有北京戶口”雖然體現了本地人優先,且可以更方便管理,但卻有明顯的地域歧視和差別對待,難以體現北京作為大城市的包容性。在城鄉平等,善待外來人員已經成為共識的情況下,減少附加在戶籍上的特權應當是越少越好。相對於醫療、教育、保險等資源,公共自行車並不存在嚴格的利益衝突,服務的群體越大越能增強使用效率,提高使用效果。“租車須有北京戶口”顯然會加重“無京籍”人員的痛感,他們很多人在北京生活和工作多年,還有很多人有房有車,就因為少了一本“北京戶口”,就被排除在公共服務之外,這對他們是一種心理傷害。

       公共自行車本質是體現服務,彰顯人性關懷。“租車須有北京戶口”的選擇性關懷,跟倡導公共自行車的本意背離甚遠。體現一個城市的大,不僅在於規模和建築,更在於是否具有包容的胸懷及普惠的理念。公共自行車不應只成為“北京戶口者”的專利,實現普惠才能讓公共服務得到全面的實現。細節決定成敗,如果連公共自行車都僅是本地人的專屬權利,那麼破解戶籍樊籬就更加困難。以管窺豹,由此折射出來的管理思維和服務理念,才是最令人擔憂的地方。公共自行車本是為城市公共服務加分的好機會,不應因“戶籍之限”而黯然失色。

熱詞:

  • 租車
  • 公共自行車
  • 北京戶口
  • 戶籍歧視
  • 公共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