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易艷剛:紅會該如何與企業和學校“聯姻”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04日 09:3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去年的“郭美美事件”,將中國紅十字會推到了改革的路口。無論是新任常務副會長高呼“要賺錢的人請遠離紅會”,還是順應民意推出捐贈信息查詢平臺,抑或首次向社會公開招標審計機構,都能讓外界感受到這家“百年老店”的新氣象。客觀而言,這些舉措有助於紅會擺脫形象危機,但指望它們短期內立竿見影地扭轉捐贈額縮水的頹勢,恐怕並不太現實。

    在這種情況下,紅會與企業和學校“聯姻”成為一種新現象。據媒體最新報道,北京市紅十字協會今年將在全市百餘家國有企業中建立基層紅會組織,並逐步進入私有企業、外資企業和央企等;去年年底,全國紅十字總會青少年工作會議上傳出消息,未來5年將在全國各級學校建立紅十字會組織,這一規劃當時就曾招致社會各界廣泛質疑。

    從其他國家慈善事業發展的經驗來看,將企業納入慈善隊伍,向青少年推介慈善文化,都有助於在全社會形成熱衷慈善的氛圍。只要引導得當,富有責任意識的現代企業一般都樂於開展慈善活動,家長們對學校的慈善教育也普遍持歡迎態度。但也引發了一些議論。

    何謂慈善精神?中國和西方社會的理解或許有所不同,但至少有一點是相通的,即慈善應該遵循自願原則。慈善是一種與價值觀有關的美德,是否參與慈善,以何種形式參與慈善,應該完全出於公民的自願選擇。但是,紅會進企業、紅會進校園中的一些做法(比如有家長表示,學校強行要求學生加入紅十字會並收取會費),容易讓人誤以為慈善變成了攤派,易讓人産生逆反心理。這樣做,即便能在短時間徵集到大量的社會資源,進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社會捐贈額縮水的困境,仍不利於中國慈善的長足發展,反過來還會進一步銷蝕慈善組織的公信力。

    鋻於以上分析,紅十字會要想與企業和學校順利“聯姻”,必須以規範的制度保障來消除誤解,改變社會參與慈善的積極性不高的現狀。具體來説,要增加慈善動力,方向之一是通過慈善體制改革增加透明度,重塑公眾對慈善機構的信任。以紅十字會為代表的官辦慈善機構,在歷史上曾發揮重要作用,對中國慈善事業的發展功不可沒,但這種行政力量主導的慈善,已經越來越不適應社會發展的新形勢。如果紅會不能對自身的管理體制進行深入改革,無論在企業和學校新設多少個基層組織,或許仍將難以走出信任危機。

    方向之二是放開搞活民間公益慈善組織。紅十字會等官辦慈善機構遇冷,並非説明公眾對慈善沒有興趣。相反,隨著慈善文化漸成氣候,社會各階層都出現了大量熱心慈善的公民,這也正是“壹基金”“免費午餐”等民間慈善取得成功的基礎。不過,總體而言,當前的慈善管理體制對民間慈善的管理仍有些滯後,民間慈善組織的作用仍未得到充分激活。

    除此之外,還需強調的一點是,若真想在促進中國慈善發展方面發揮作用,其正確定位應該是保障良好的慈善環境、制定公平的慈善政策、引導企業和學校等組織積極培育慈善文化。如果角色錯位,將基層慈善組織當做“撈錢”“創收”的途徑,最終難免會遭人唾棄。

    慈善組織進入企業和校園推廣慈善文化是好事,但只有這種“聯姻”促進了中國慈善事業的長足發展,“聯姻”才算成功。最近,《深圳經濟特區慈善事業促進條例》正在立法論證之中,這一條例明確提出的“政府不得通過行政指令、行政強制手段,組織和實施慈善募捐活動”等規定。其實,《條例》中的不少理念和改革方向,為急欲以“聯姻”求發展的紅十字,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參考意見。

熱詞:

  • 紅會
  • 學校
  • 聯姻
  • 條例
  • 慈善文化
  • 創收
  • 免費午餐
  • 百年老店
  • 家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