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金蒼:要控煙院士不要煙草院士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31日 07: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院士這一頭銜,不僅是個人的榮譽,更是整個科技評價體系的導向。

  “煙草院士”再起風波。截至昨日,已經有近100位院士聯名致函中國工程院主席團,請求儘快復議、重審煙草專家謝劍平當選工程院院士的資格。

  “吸煙還是不吸”,對個人可能尚是一個兩可的問題,在不妨礙他人的前提下可以自由選擇。但對於整個社會,無論從吸煙對人類健康的危害看,還是從吸煙耗費的社會成本看,都只能選擇控煙。

  在科學技術上,也有同樣的問題。個人的、專項的研究,只要不危害他人、危及社會,可以有“學術自由”。然而,整個科技的發展,卻應該以人類利益最大化為其價值取向。無論科技倫理是多麼複雜的問題,一個基本原則卻沒有異議:科技不能與人類的福祉為敵。

  表面上看,煙草“降焦減害”是增進了吸煙者的健康。然而,“降焦”並不等於“無焦”,更不等於“無害”。放在社會範圍看,降焦的研究,很可能會讓吸煙者漠視煙草的危害,更會向社會釋放出煙草“低害”的信號,讓更多人加入吞雲吐霧一族。

  應該説,煙草專家本身不一定有主觀惡意,對於一些吸煙成癮者,這一研究也確實可能起到一定效果。但是,院士這一頭銜,不僅是個人的榮譽,更是整個科技評價體系的導向。一項有礙于社會整體福利增進的技術,實在不應該獲得如此崇高的褒獎。

  實際上,相比降焦減害,“控煙”可能才是科技界更應該關注的科技進步。“吸煙導致癌症”的結論是科學研究的結果,二手煙危害公眾健康同樣來自相關評測。也正是這些科技方面的進步,才造成了全球範圍內的反吸煙運動。

  然而,公眾對於煙草危害性的認識,在某種程度上遠遠低於科學技術界對煙草的認識。“飯後一支煙,賽過活神仙”的説法,仍然有著廣泛的市場;電視電影中吸煙提神醒腦的鏡頭更是屢見不鮮。如果説科技進步是科學界應承擔的責任,那麼科技知識的普及,同樣是掌握著“科學話語權”者的義務。或許,用更直觀、更有説服力的方法讓更多人看到吸煙的害處,才是真正的“煙草減害研究”。

  5月31日,世界無煙日,但願在這樣一個日子裏,面對“吸煙還是不吸”的問題,無論是個人還是社會,都會做出最合理的選擇。

 

熱詞:

  • 控煙
  • 降焦
  • 學術自由
  • 低害
  • 吸煙還是不吸
  • 科技評價
  • 重審
  • 電視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