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知風:不講理的社會沒有絕對的強者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0日 09: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紅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5月8日,衛生部召開例行發佈會。對醫生下跪一事,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鄧海華表示“不贊成”。他同時表示,行政、司法的手段以及第三方調處的方式等都能有效解決醫療糾紛,最不可取的就是私了。(5月9日《京華時報》)

       其實,這起醫院“下跪門”並非完整意義上的“私了”,而是醫院在覺得經不起折騰時的息事寧人做法。下跪是以一種形體上的屈辱博取同情和諒解,通常是在權力地位不對等或雙方實力懸殊的情況下,弱勢一方的無奈選擇。而在一個文明社會中,無論從道德倫理的常識,或退守到法律底線,採用下跪這種“肢體語言”來表示服從,以此獲得寬容,至少在事發當時,已經到了無理可講的程度。

       這次陜西榆林百信醫院醫護人員集體下跪“懺悔、檢討”之所以引起輿論關注,是因為在人們的習慣認知中,醫院和患者之間,前者畢竟是強勢。其實,發生在弱勢群體的“下跪門”還是屢見不鮮的。倘若認為醫務人員下跪求和解會助長醫鬧,那麼,下跪上訪、下跪討薪等,又會助長什麼呢?因此,別先擔憂下跪會助長什麼,而是應該深思在一個法治社會中,怎麼會形成無理可講,需要用下跪來妥協的社會環境。

       如果把下跪上訪、下跪討薪等看做權力地位上的不對等,那麼,在醫患矛盾中處於優勢地位的醫務人員下跪,則説明了如果社會不講道理,就沒有絕對的強者。前幾日,福建省壽寧縣原信訪局局長柳乃華走上信訪之路並在政府門前下跪,就是最好的例子。

       “講道理”是社會文明的産物。道理不僅來自對社會公序良俗的共識,還有法律作為底線的保障。這就可以讓人類社會徹底擺脫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但令人悲哀的是,一方面社會公序良俗和法制建設在進一步完善,而對此的遵守和自律卻在倒退。不管是各種各樣的“下跪”,還是各式各樣的“鬧”,無不把公序良俗和法律法規置之度外。這對社會發展來説,無疑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暫且把遵守社會公序良俗和法律法規稱作“講道理”,那麼,為何在一個“道理”越來越多、越來越足的社會裏,反而産生了不講道理的社會風氣?為何把“鬧”或“下跪”當做獲得或滿足利益訴求的方式?這至少不是“道理”本身告訴人們的,也許是在試圖通過講道理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屢屢遇到不講道理的經驗教會人們的。還是拿原信訪局局長下跪信訪來説,他應該是最懂“道理”的,但他還是認為“下跪”是他從“道理”中得出的經驗。

       鑒此,有理由質疑在某些社會管理環節中,存在著制度本身不講道理的弊端。有道是“真理只有一條,蠻理十八條”,假如只有一條的真理説不通,那麼,或“鬧”、或“下跪”,都成了“十八條”中的隨便選擇。

       問題在於,一旦不講道理成為風氣,社會就會失序。而不講理的社會是沒有絕對強者的。或因所處的地位變化,或對比力量的暫時強弱,都可以扭曲公理。再回到醫患矛盾問題,有背景的患者可能對民營醫院形成強勢,但配備了警務室的醫院可能又會成為對患者的強勢,而真正的亡命之徒可能又不畏這種強勢,如果惡性循環,就有點“叢林法則”的味道了。

       因此,面對當前的“醫鬧”、“鬧房”、“下跪門”等社會離奇現象,必須從建立良好的社會秩序著手,建設一個講道理的社會。這其中不但要求公眾懂得講道理,更要讓講道理成為一條唯一走得通的道路。

熱詞:

  • 衛生部
  • 例行發佈會
  • 醫生下跪
  • 新聞發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