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陳慶貴:公權無禁區,公車改革難期質變式突破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9日 09: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紅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公車改革,“三公”消費改革的重頭戲。多年來,國內公車改革雖有推進,但公車私用公車濫用的痼疾未改,個別地方還滋生了“錢也拿、車照坐”的新問題。專家指出,杭州、溫州車改的思路具有一定突破性,隨著改革深化,還應尋求治本措施,根治“車輪腐敗”。(5月8日新華網)

       應當説,無論從遏制腐敗浪費以消弭“三公消費”引發的民怨計,還是著眼于與國際慣例接軌,公車改革的必要性緊迫性皆已成為當下共識。換言之,公車要不要改革本身已然不是問題,問題是改革的成果差強人意乏善可陳。一個不爭事實是,近年來雖然各地公車改革創新舉措不少,但諸如“補貼照拿、公車照坐”公車腐敗亂象依然存在,公車改革的底線和高壓線一再被突破。尤其令人堪憂的是,少數地方出現公車回流,甚至氾濫程度比改革前有過之無不及。有論者認為,亂象乃公車改革本身之天然艱巨性複雜性使然。在筆者看來,設若真有所謂艱巨性複雜性的話,艱巨性複雜性也不在公車改革本身的技術性,而在公車或公車改革背後的公權無禁區。

       從先行公車改革的部分地區和部門看,使用貨幣化補貼最為常見,此法被認為符合當下中國國情,不失為車改過渡階段的合理舉措。問題是,官方制定的補貼標準是否合理?補貼多少到底誰説了算?用納稅人的錢補貼官員到底要不要問納稅人肯不肯?事實上,問題正出在這裡。一位溫州市民如是質疑詬病:“一個幹部每月若兩三千元是否合理?簡單測算下,出行的公交車價格多少?出租車每公里運價多少?按22個工作日計算,一個幹部每天100多元錢,難道公務員需要整天在外面跑?貨幣補貼高了,會不會有變相‘福利’之嫌?”杯具的是,他説了白説,因為目下各地車改規則制定者正是利益相關者,制定補貼依據既不向社會公開又不問民眾答應不答應。輿論監督公眾監督缺位或民間反對聲音被排擠在官方視野之外,公權必然信馬由韁無禁區,“看起來很美”的公車改革則註定是一場官員皆大歡喜的盛宴分羹,公車改革自然難跳出回流反潮變本加厲的觀賞性怪圈宿命和惡性循環週期律。

       筆者所謂的公權無禁區,還表現在一些地方對公車改革實施的事中跟進監督和事後處罰懲戒上。筆者觀察到,各地公司車改革後,不是沒有下發“不準借用或佔用下屬單位或其他單位車輛”“不準接受企業捐贈車輛”等“多少個不準”的“勞什子”紅頭文件,而是“大奶子嚇小孩”“狼來了”式的只有狠話沒有狠招,對違規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抑或索性採取駝鳥政策“不聽不看不説”。自己監督自己的結果,自然註定與“38個文件管不住一張嘴”殊途同歸同病相憐。事實亦然,一些地方為監管“公車公用”不惜耗資千萬元為公車安裝GPS,然而實行至今大抵未出“內部掌握”範疇,高科技手段的剛性庶幾被“和稀泥”中和稀釋軟化;一些城市醞釀為所有公務車輛噴塗車身“標識”,讓公車不敢“胡來”,然而此舉雷聲大雨點小,由於罹遭普遍抵制或胎死腹中或流産夭折,至今難以真刀真槍實施。由於缺少民間監督或民間監督不被重視,由於只有事前規定無有事中監督和事後處罰,面對現下“外甥打燈籠,照舊(舅)”“刺眼”的公車腐敗,老百姓已然由怨恨罵娘罵了白罵嬗變到神經遲鈍懶得再罵,少數地方官員車輪腐敗照腐不誤甚至變本加厲。

       因此筆者要説,假如不能藉以革新體制機制重視通過公民力量為公權設置禁區,利用官方民間內外兩雙眼睛兩股力量根治公車腐敗,一些地方自説自話自我欣賞式的公車改革恐怕難期質變式突破。不信,走著瞧。

熱詞:

  • 公車改革
  • “三公”消費
  • 腐敗
  • 公車私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