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張培源:全面理解擴大消費需求的內涵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6日 09:5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擴大消費需求是我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基本立足點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內容。與上世紀末亞洲金融危機後提出擴大消費需求相比,當前擴大消費需求的內涵更加豐富,至少包括消費規模擴大、消費質量提高、消費結構改善、消費理念轉變四個方面的內容。

  擴大消費規模

  消費率不高、消費規模偏小,是當前我國擴大消費需求面臨的首要問題。擴大消費需求,第一層含義就是提高消費率、擴大消費規模。提高消費率、擴大消費規模,應在提高消費能力和改善消費預期上下功夫。提高居民收入是提高消費能力的基礎和前提。應促進就業以使更多居民有穩定收入來源,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係,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改善居民消費預期,關鍵在於從群眾最關心的醫療、教育、住房、養老等方面入手消除居民消費的後顧之憂。應大力發展社會事業,重點推進教育和醫療衛生體制改革,著力強化義務教育和基本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改革完善住房制度,強化住房的居住功能和保障性質,淡化其投資功能,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針對重點人群,擴大覆蓋範圍,提高保障水平。

  提高消費質量

  當前擴大消費需求,還應著力提高消費質量,使居民願意花錢消費。居民消費質量主要是指消費品質量和消費環境質量。提高消費品質量,首先應著眼于消費結構優化升級的階段性特徵,規範和提高産品質量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企業標準。其次應著力提高消費品檔次。發展農産品精深加工,提高工業消費品技術含量、品牌形象,創作文化精品力作。再次應提高服務質量。製造企業應增強服務意識,完善服務保障體系;服務部門和行業應引入競爭機制,創新服務理念,健全服務體系。提高消費環境質量應從消費“硬體”、“軟體”和安全保障三方面入手。在消費“硬體”方面,應按照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要求,加強城鄉特別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流通網絡建設。在消費“軟體”方面,應整頓市場秩序,健全消費政策,發展消費信貸,規範發展網上消費等消費新形態,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在消費安全保障方面,應建立消費品安全標準體系,減少消費安全隱患。加強經營主體的資格審查和經營行為監管,嚴格市場準入,嚴厲打擊違規違法經營。

  改善消費結構

  消費結構不合理,制約消費需求擴大和消費層次提升。當前擴大消費需求,應把改善消費結構放在重要位置。消費結構包括消費主體結構和消費客體結構。改善消費客體結構須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産業結構相結合。應改善物質消費與非物質消費、生存型消費與發展型消費的比例關係,在提高衣食等物質消費和生存型消費數量與質量的同時,提高非物質消費和發展型消費佔比;加快交通通信、文化教育、娛樂保健等行業發展,既滿足人們物質需求,又以消費陶冶情操、滋潤心靈。改善消費主體結構應著力提高農村、中西部地區居民消費水平,縮小城鄉、區域消費差距,使經濟發展成果更多體現在農村和中西部地區居民消費水平提高上。改善消費主體結構還應壓縮政府消費,減少行政成本,著力降低“三公”支出。同時實行結構性減稅,調整財政支出重點,將財政資金向社會事業和民生領域傾斜,提供更完善的公共服務。

  轉變消費理念

  成熟健康的消費理念是現代文明社會的重要標誌,是擴大消費需求的重要支撐。轉變消費理念應提倡科學消費、強化消費者責任。提倡科學消費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應大力倡導文明健康科學消費,倡導理性消費、適度消費、綠色消費。應運用法律法規和政策杠桿控制超出生態承受能力的享樂消費,抵制過度超前消費、炫耀性消費,促進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樹立科學的消費理念既包括尊重消費者權益,也包括重視消費者責任。應加強宣傳教育,使消費者責任意識深入人心,在全社會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重視實踐養成,使消費者責任意識融入日常生活,成為人們日常消費行為的自覺遵循;注重制度建設,建立産品的資源消耗與環境損害標識等制度,強化制度對人們消費取向和消費行為的引導與約束。

熱詞:

  • 消費率
  • 科學發展觀
  • 消費質量
  • 消費安全
  • 消費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