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張彥春:消費維權,農村豈能成死角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6日 09: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保障好農村消費者權益,才能讓農村市場成為拉動內需的重要一環

  “康師傅”變“康帥博”、“雪碧”變“雷露”……城市中很少能見到的這類“山寨商品”,大多被銷往農村地區。(見本報連線基層版2011年10月28日報道)

  在一些農村中小學校門口,總有商販出售“五毛食品”。這些小零食包裝印刷模糊、廠商信息混亂,還往往有“三無”食品、過期食品充斥其間。

  “315”到來之時,消費維權再成熱點。從達芬奇傢具到西門子冰箱,從東南亞血燕到奧的斯電梯,消費維權的熱點事件往往發生在城市,而佔到我國總人口近一半的農民、佔到我國總面積大部分的農村地區,在消費維權上還存在一定盲區。

  應該看到,我國消費維權方面進展不小。以全國12315受理投訴舉報為例,去年的消費申訴雖然有所增加,但80多萬件申訴中辦結率達九成以上,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9.88億元。不過,如果把目光投向農村,情況就不容樂觀了:很多地方的工商部門數據顯示,農村消費投訴比例已超過五成,而最終維權的成功率卻較低。

  而且,生産資料的消費佔去了農村消費的很大比重。如果這方面的消費權益未能得到保護,農村消費者會比城市消費者“更受傷”:用了偽劣農藥,秧苗幾天之後就死了;喂了“山寨飼料”,養豬戶損失慘重;甚至還屢屢出現不出芽、難長大的假種子。

  如果説消費者在維權中處於弱勢地位,那麼農村消費者可謂弱中之弱。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於目前農村較多留守老人和兒童,他們文化程度不高,相關知識缺乏,消費維權意識淡薄;另一方面,考慮到消費維權的時間和經濟成本,多數農村消費者最終選擇自認倒楣,默不作聲;而且,農村地區廣闊,監管機構迫於成本壓力,監管未能充分覆蓋農村地區,廣大農民更容易掉入“消費陷阱”。

  去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11.4%,連續兩年超過了城鎮居民。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農村市場日趨活躍。無論是家電下鄉還是汽車下鄉,都充分證明,只有保障好農村消費者權益,才能增加農民消費信心、釋放農村消費需求,進而真正打開農村消費市場,讓農村市場成為拉動內需的重要一環。

  實際上,農村消費維權,更應該放入消費維權的整體形勢中去把握。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消費維權的範圍更廣、層次更深,已成必然。比如電子商務領域、跨國消費領域等,都提出了維權的全新課題。更重要的是,隨著各領域改革不斷深入,一些公共服務和公共事業都會更多地走向市場,比如水電、醫療、非義務教育等等。這些,與農村的消費維權一樣,呼喚著對具體程序、法律原則等做出新的實踐解讀和考量。

  深刻轉型的中國社會,公眾正經歷權利覺醒,農民同樣會對自身的利益更加敏感。農村消費者的權益不能被忽視,農村不應成為消費維權的死角,而更應成為相關部門監管和公眾關注的重要地帶。説到底,保護好農村消費者權益,也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必然要求。

熱詞:

  • 消費維權
  • 農村消費者
  • 消費信心
  • 農村居民
  • 康師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