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丁永勳:“各種哥”的悲喜劇如何不再重演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1日 09:4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農民真正需要的,不僅是同情式的幫助。真正幫助農民,就要培育農民成為獨立的市場主體,建立完善的農産品市場和農業服務體系

       “蘿蔔哥”之後,又有“草莓哥”。山東籍農民莊亮在鄭州承租了20畝黃河灘地種草莓,到了收穫季節卻因缺乏人手無法及時採摘出售,因此在微博求助。當地媒體報道之後,短短兩天,就有數千人趕來採摘草莓。在草莓地裏“品嘗”到飽的大人,在草莓地瘋跑的小孩,讓“草莓哥”兩天至少損失了兩三萬。(12月20日《成都晚報》)

       誰説“蘿蔔哥”的經歷不可複製。迄今為止,這位“草莓哥”的遭遇幾乎和“蘿蔔哥”一樣:同在黃河灘上租地搞種植,同樣面臨出售難而求助微博和媒體,也遭遇了幾乎同樣的尷尬。只是能否像“蘿蔔哥”那樣,不但解決了自己農産品的銷路,還成了網上名人,開始幫別人吆喝賣菜,就要看他的運氣了。

       上千人一齊涌向逼仄的草莓大棚,採摘嬌嫩的草莓,想維持好秩序還真挺難的。採摘者大老遠跑來,無法盡興而歸;大人小孩連吃帶踩,“草莓哥”損失慘重。不過,出現這樣無序採摘、好心辦壞事的局面,“罪魁禍首”並不是市民素質問題,主要還是因為沒有組織好,規則沒講清楚。因為,與“蘿蔔哥”不同的是,“草莓哥”請人來採摘,可不是白送,而是要收費的,價格還不低,每斤要二三十元。市民大老遠去採摘高價草莓,就不能説是貪小便宜,甚至稱得上是助人為樂;邊摘邊吃,走時稱重,也是採摘的“通行規則”。只不過要組織現場採摘,事先必須有規劃,是不是收門票,如何控制人流,都必須定好規則,提前告知,否則難免會出亂子。

       “各種哥”的悲喜劇一再上演,不能都歸咎於素質低,不過,卻很能説明另外的問題,那就是農産品流通市場還不成熟,農業服務體系還很不完善,産銷對接還很不順暢。無論是蘿蔔這樣的大路菜,還是草莓這樣比較貴的水果,都存在賣難問題。在終端菜市場上,價格都不低,但在農民地頭,有時卻便宜得令人不敢相信,還發愁賣不出去。所以,經常看到有人在微博求助,賣白菜、賣山藥、賣土特産品,賣什麼的都有。用隨手轉發的力量,如果真能幫助到真正需要的人,當然是好事,但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能幫助的人也很有限。

       通過這兩位“哥”的經歷,我們看到,現在的農民雖然依舊樸實,但已不是世代守在家門口三分薄田的傳統形象,土地允許流轉出租了,農民可以離家很遠承包土地搞規模經營了,這都是好現象,也是走向現代農業的必經之路。但是,與現代農業和規模經營相配套的市場服務體系,卻嚴重落後了。農民雖然有條件發展規模種植,但種什麼基本還只是靠經驗,收成不好虧本,豐收了又要為銷路發愁。這是出現各種“賣難”的共同原因。

       而在現代農業發達的地方,有關部門對農業一般都有保護和扶持政策,通過保險等手段降低經營風險。還有針對農業的信息服務體系、倉儲運輸系統、銷售加工系統,有覆蓋很廣的各種協會指導協調生産,幫助農民維權,組織價格談判。這樣一來,農民才能成為有競爭力的市場主體,不會總成為被同情的求助者。

       因此,農民真正需要的,不僅是同情式的幫助,也不是“農超對接”“綠色通道”等非常規舉措。真正幫助農民,就要培育農民成為獨立的市場主體,建立完善的農産品市場和農業服務體系。一條微博就引來數千市民,説明産銷之間信息溝通是多麼匱乏,農民都可以利用網絡賣菜、利用微博求助,政府和公共服務部門,更可以利用網絡等信息平臺,及時掌握市場情況,科學調節供需關係。

熱詞:

  • 農民
  • 市場主體
  • 農産品
  • 農業服務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