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美媒:中國父母怎麼付得起美國學費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2日 11: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環球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美國《紐約時報》2月7日文章,原題:中國學生支付美國學費———如何支付的?為什麼付?

    中國的高中生極力爭取到美國大學讀書。令我們不解的是這些學生和他們的家人如何籌措在美讀書的費用。美國學生可以借債,但助學貸款在中國鮮有耳聞。


  “中國父母對(高昂)學費的漠然總令我驚訝不已”,幫學生制訂留學計劃的北大附中副校長江學勤説,“大多數父母擁有良好社會關係和財富……北京一名政府官員月工資也就5000元,但這絕不是説他們只掙這麼多錢。”很多家庭尤其是獨生子女家庭,是把多年積蓄拿出來支付大學學費。若還不夠,他們可能會賣掉房子,大家庭的其他成員也會幫忙籌錢。


  在美國預算吃緊的公立大學,外國留學生頗受歡迎,因為他們要支付比本州學生高得多的學費。比如在密歇根大學,來自上海的一名新生每年學雜費接近3.8萬美元,而本地孩子只需不到1.3萬。加上課本費、旅行費、食宿費等,中國留學生每年的花費超過5萬美元。


  江説,“當地人認為中國人是富裕的外國人,中國人則認為他們在為懶惰的當地人支付學費。這種差異導致中國學生普遍形成這樣一種心理:他們在‘購買’美國大學的文憑。”


  那中國父母為何願意花這麼多錢呢?江認為,“只有少數中國父母認為美國教育出眾,大多數家長是把美國大學學位視為一件奢侈商品———他們想要的是孩子在美國接受教育的臉面。這種到海外留學的現象也源自從眾心理。”


  在中國國內,人們日益形成一個共識:回國的留學生正成為一個社會問題。他們回國時英語水平一般,市場技能一般,卻抱有很高的期望值。江提到一個新趨勢,“儘管他們並未真的融入美國,卻養成了美國式習慣和思維方式,這令他們難以輕易地重新融入回中國社會。”

▲(作者馬克麥克唐納,陳一譯)

熱詞:

  • 美國大學
  • 美媒
  • 美國教育
  • 父母
  • 紐約時報
  • 獨生子女家庭
  • 文憑
  • 家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