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不妨因勢利導借“用工荒”優化經濟發展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29日 11: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紅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往常此時,很多農民工已經開始打點行裝,坐上了南下北上的列車,出門打工,而今年卻冷清了許多。“用工荒”已經從沿海蔓延到內地。春節期間,安徽阜陽市舉辦了大型農民工招聘會,吸引了400多家企業,提供了8萬多個崗位,然而,各招聘臺前顯得有些冷清,合肥一家企業招了近一個月都沒招到什麼人。山東也遇到類似情況。(1月27日《北京晨報》)

  這幾年來,每到這個時候,“用工荒”都會引起關注,並且有愈演愈烈之勢。今年的勢頭到底如何?這阜陽的農民工招聘會,恐怕是一個試探性氣球,足以探出整個行情。隨著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生活成本提高,産業轉移引發部分沿海企業內遷,西部開發、中部崛起、東北振興激發了新一輪創業熱潮,惠農政策提高了農業的比較效益,再加上80後新農民已不願為可憐的工資去外地過“苦行僧”似的打工生活,“用工荒”的出現,在所難免。

  當勞動力對資本的依賴程度有所下降的時候,它就會成為最自由的生産力。“用工荒”在一定程度上,標誌著勞動力的自由度在提高,因而也標誌著它博弈的主動權在增強。換個角度看問題,“用工荒”未必不會是良性的酵母。

  首先,它將促進東部沿海企業的轉型升級。一些長期依靠低勞動力成本維持的外向型加工企業,變得難以立足。去年以來,溫州、台州有不少小微企業倒閉,除了融資困難、訂單減少、原料漲價,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工價上漲,招工困難。這樣的企業,要麼轉産,改變粗放的經營模式,提高核心競爭力;要麼外遷,降低經營成本,“騰籠換鳥”。這有助於提高東部沿海地區的經濟素質,也可以帶動內地經濟的振興,進而改變沿海和內地的經濟格局,實現協調發展。

  其次,它有助於讓農民工工作得更體面,活得更有尊嚴。是否改變“農民工”稱謂,其實,都改變不了農民工的生存狀態。想想環衛工人象徵性地拿到300元年終資金,還要被收回的那一幕,就足以知道,“體面的工作”、“活得有尊嚴”,對於相當多的農民工來説,還是多麼遙遠的夢。就連春運推出的火車網絡購票,決策之初,都沒有真正為春運最大的群體——農民工考慮,否則,就不會讓農民工排六晝夜的隊,買不到一張回家的票。也許只有“用工荒”這腳的投票,才有可能改變這一切。要想不“荒”,只有提高待遇,改善條件。有了這兩條,農民工才會有“體面”、“尊嚴”可言。

  更大的意義,還在於它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這既保證了最大限度地改善民生,從根本上縮小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和諧;又保證了最大限度地拉動內需,從根本上保證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要知道,農民工的富裕程度,才真正決定著中國人的富裕程度;農民工的幸福指數,才真正決定中國人的幸福指數。

  所有這一切,都是科學發展的題中之義。又一波“用工荒”到來的時候,需要積極應對,沒有必要驚惶失措。市場經濟是理性的經濟,生産要素的自由流動,一定程度上,就是理性的表現。誰能順勢而行,因勢利導,讓“用工荒”成為良性的酵母,誰就能在新一輪的經濟比拼中,釀發出甜美的香餑餑。

熱詞:

  • 農民工
  • 用工荒
  • 惠農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