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熊貝達:中國企業應銘記柯達教訓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21日 08:0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環球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1月19日,伊士曼柯達,這個擁有131年曆史的老牌攝影器材企業,終於向法院正式遞交了破産保護申請。

  柯達走到這一天,並不出乎人們的預料。全盛時期,柯達擁有員工7萬人,全球各地遍佈其特約經營店,“靠柯達吃飯”者數以百萬計。但如今,柯達在世界各地的特約經營店數量逐年銳減,剩下的也慘澹經營、茍延殘喘,員工數量只剩下以前的一個零頭。

  正如法國《法蘭西晚報》不久前所言,柯達的失敗不僅是因為“技術過時”,更是因為“頭腦過時”。前者尚可彌補,後者則無可救藥。

  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就有人敏銳地指出,攝影業的未來在數碼攝影,未來幾十年,人類將以令人難以想象的速度進入數碼攝影時代,傳統的膠片攝影將迅速過時,被社會所拋棄。當時許多人都認為,柯達將繼續是贏家,因為它不僅在業內是龍頭老大,擁有完善的全球銷售網絡、良好的品牌口碑、充裕的流動資金,還是當時尚不成熟的數碼攝影技術的發明者:1975年,第一台數碼相機是柯達所開發生産的。

  然而,柯達公司決策層卻缺乏對時代發展和未來市場走勢的前瞻性,唯恐傷筋動骨的更新換代會導致自己傳統優勢的喪失,對自己發明的數碼技術不屑一顧,甚至出於擔心“新技術衝擊舊技術”的小算盤,把數碼攝影技術束之高閣。

  柯達成為幾代人心目中攝影與懷舊的代名詞,靠的是始終把握時代脈搏,走在消費趨勢的前面。一旦這種前瞻性消失,即便手握滿把好牌,也會寶山空過,白白錯過機會。德國老牌照相機廠商萊卡也曾被數碼大潮重創,但它很快意識到危機的嚴重性,並採取壯士斷腕、破釜沉舟的大動作,最終起死回生。反觀柯達,在已開始落伍的上世紀90年代末、本世紀初,他們將寶貴的資金用於諸如資本運作或房地産投資等“多种經營”,並執著地繼續收購國外膠片企業、品牌,甚至2004年被逐出道瓊斯70指數股行列也未能引起足夠警惕。顢頇至此,還有什麼好説的?

  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市場對企業也越來越苛刻,一旦犯錯,糾錯的機會稍縱即逝。歷史上柯達並非首次錯過關鍵商機:1945年,他們把切斯特?卡爾森及其發明的靜電影印機拒之門外,後者成了至今仍十分成功的施樂公司創始人之一;1950年,他們又像扔垃圾般甩開了埃德溫?朗德和他發明的寶麗來一次成像照相機,結果14年後柯達不得不為侵犯朗德的專利支付近10億美元侵權費。俗話説得好,再一再二,不能再三,柯達已幸運逃脫了兩次市場規律的懲罰,如今,他們的好運到頭了。

  技術落伍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眼光落伍、意識落伍。一個頭腦過時的實體,哪怕手握最先進的技術、設備,坐擁豐厚資金和龐大人才庫,也會在時代驚濤、市場駭浪的衝擊下體無完膚,甚至屍骨無存。柯達的教訓,值得中國企業謹記。

▲(作者是旅居加拿大的媒體人)

熱詞:

  • 柯達公司
  • 多种經營
  • 數碼攝影
  • 數碼相機
  • 市場走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