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郭文婧:如何才能讓官員有所敬畏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3日 07: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在剛剛舉行的上海市第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上,市長韓正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我們要常懷敬畏之心,敬畏法律、敬畏組織、敬畏人民、敬畏輿論。每一位政府工作人員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東方早報》1月12日)

  官員該不該有所敬畏,似乎已有了共識,至於該敬畏什麼,不同的人在不同場合有不同表述。韓正市長表達了對“法律、組織、人民、輿論”的四種敬畏;2010年2月10日的《大公報》説官員應敬畏“法律、民意、責任”;2010年5月6日人民網的文章説官員應對“人民群眾、手中權力、規章制度、個人良知”充滿敬畏;2011年11月3日《廣西日報》的文章説,應“敬畏法紀,做到令行禁止;敬畏群眾,增強公僕意識;敬畏制度,自覺循規蹈矩;敬畏責任,堅持執政為民;敬畏良知,防止逆情悖理”……無論如何,不是敬畏什麼鬼神和“風水”,更不能無所敬畏。

  君子之心,常存敬畏;官有所畏,業有所成。在社會主義中國,無論畏懼的內容具體怎麼表述,目的都只有一個,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建設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問題的關鍵是,如何才能讓官員真正充滿敬畏,而不至於落入“出口好表態、大話好救急”的尷尬。孔子在解讀《易經》“震”卦時説:“洊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古今中外的實踐和經驗表明,制度才是最根本的東西,違規成本是“恐懼”的直接來源,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維護制度權威性和維持官員“恐懼”感的最好措施。讓我國官員充滿敬畏,戒慎驚懼之心,修身立德,嚴以律己,身有所正,言有所規,行有所止,也必須依靠制度。

  具體來説,需要規範行為方面的制度,如《公務員行為準則》、《道德準則》等;需要官員教育學習方面的制度,既要有外在的硬性學習和考試,也要有出於自覺的自學,避免“無知者無畏”;需要明確的責任制度和嚴厲的處罰制度,讓官員對行為後果有明確的預期;需要有嚴格的執行制度,發生一起處罰一起,讓官員“望而生畏”;需要有立體的監督制度,內部監督、外部監督,同級相互監督、下級監督、上級監督,同行監督、群眾監督、媒體監督,讓監督無處不在,從而使得官員不敢違規,違規之後不敢不嚴肅處理。

  “畏則不敢肆而德以成,無畏則從其所欲而及于禍。”中國的少數官員之所以沒有敬畏,或者敬畏錯誤,問題就出在制度方面。一方面,制度缺失,“無法可依”、“無據可罰”常常被作為藉口;後臺牢靠,官官相衛,信奉“靈活變通,有問題能擺平”,以拖、遮來規避處罰或減輕處罰;缺乏鮮活的教育案例,畏懼的整體文化氛圍沒有形成,使得官員抱有僥倖心理。另一方面,由於諸多本該透明的官員信息不透明,信息的不對等讓人民群眾和大眾傳媒無從監督,缺乏強有力的外部監督機制,使得官員缺少畏懼。

  鄧小平同志曾強調,“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在社會行為方面,政府扮演著相關制度制定者、執行者和維護者的角色,官員則具體承載了這種要求。官員的一言一行,具有社會示範作用。要將官員的畏懼落到實處,非制度不可,而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的全過程,官員將畏懼落到實處,是一個基礎性要求。

熱詞:

  • 官員
  • 敬畏之心
  • 無知者無畏
  • 易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