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方煒:“讀書無用”應是個“偽命題”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15日 14: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四川在線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9年前陜西農民韓培印的兒子考上大學,這個兒子簡直成了他最大的驕傲。為了湊學費生活費,他賣掉了家裏值錢的東西,又到西安打工。當兒子大學畢業老韓卻發現,兒子收入甚至還比不上當農民工的自己。(12月14日 《中國青年報》)

  大學生畢業後的工資比不上農民工,一個令人尷尬又充滿爭議的話題,大學畢業生在迷茫和失落中徘徊前進,似乎已經偏離了“知識就是財富”的年代,“北漂”“蟻族”“重回北上廣”再談“讀書無用論”,這些現象大多與工資收入的密切相關,然而這對父子的故事卻更代表性,直觀反映出農民子女大學生就業問題背後的社會疤痕。

  “讀書無用”是傳統價值和潮流觀念的碰撞出的“偽命題”。感情如此,當書中沒有發現“黃金屋”,也沒出現“顏如玉”,人面對“讀書”兩字的觀念和看法也會隨之改變,“讀書無用論”自然也會出現,這是隨著時代發展衍生的雜亂思想。誠然,在大多數農村落後地區,因為教育普及化程度不高,讀書是一件“光宗耀主”的好事,上一代對下一代的期望和寄託往往很深,家中有個“狀元郎”,那便意味著可以出人頭地,不用局限生活在農村地區。然而,現實是殘酷的,社會發展主導意識變化,殊不知在茫茫人海潮流中,我們的價值觀已經不局限于“讀書”兩字,教育普及以及對經濟財富的傾向,優勝劣汰難以避免,怎麼在這個時代中生存得更有價值,已經不是光靠讀書兩字就能實現了,要驅散“讀書無用論”的陰霾,還需體現知識力量,展現個人實力。

  用工資收入來衡量讀書兩個字,不妥卻又合情合理。一方面強調知識是金錢無法衡量的,而且要看到未來的前景方向偏于知識,體力勞動的艱辛和弱勢,已經不用言語説明,人生觀和價值觀是金錢無法去勾畫的。另一方面,受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創造自我人生,而創造財富是人生最基本的需求,物質決定意識,工資高低便是自我人生的財富體現,恰恰反映出人們所關注的焦點話題。

  兒子工資不如父親 ,微顯就業形勢的畸形,折射社會分配的不公。就業和分配一直是飽含議論和強調的焦點問題,兩者往往同是存在於一個現象之中。看完這對父子的故事,筆者感觸頗深,農民子女就業難、收入低是其中的重要體現的事情。父親的勇敢,兒子的就業失意;父親的執著,兒子對收入的無奈,記錄了農村老百姓對教育的信念,也描繪出一副對比鮮明的就業和分配差異圖,通過象徵榮耀身份的“大學生”兒子和底層出賣體力的農民工父親的對比,既反映就業和分配中存在的矛盾,又是一種對大學生就業分配問題的無聲舉證控訴。

  兒子工資不如父親,抽動了大多數剛畢業大學生的神經。我們常説“青出於藍勝於藍”,然而,讀書沒有創造出比父親更多財富,還帶來了纍纍負擔,難怪會有“讀書無用”感嘆。當然,兒子工資不如父親並不能説明“讀書無用”,僅僅是一種社會暗示,之間沒有等號。以這對父子為引導事例,我們要的不是接受現實而是反思改進。應試教育的缺陷,就業壓力過大,工薪分配不合理,這些體制內的問題,都應該從中反思矛盾根源,解決這些難題。

熱詞:

  • 偽命題
  • 讀書無用
  • 大學生
  • 讀書無用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