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詹勇:有“汽車文明”才有校車安全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14日 09:5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在車輪滾滾的汽車時代,培養汽車文明,實現“多輪驅動”,校車才可能成為“安全的流動校舍”

  12日,就在社會熱議《校車安全條例(草案徵求意見稿)》的時候,兩起校車事故相繼發生。廣東順德,一輛校車與一輛貨車相撞,37名學生受傷;江蘇豐縣,一輛運送小學生的校車側翻掉入水溝,導致15人遇難。

  慘痛的事實再一次警醒我們,校車安全形勢依然嚴峻。而反思這兩起事故,校車安全呈現出更為複雜的一面。與以前事故多因“黑車”、“超載”引發不同,這兩起事故均涉他因。從事故初步調查看,除校車質量不過硬外,駕駛員操作不當、路況條件惡劣也是重要原因。豐縣校車為什麼一避讓就翻車?順德校車在泥頭車、工程車風馳電掣的事發路段,經歷了怎樣的“生死時速”?

  透視近年來的校車事故,我們不難發現,校車運行體系還相當脆弱,安全閥門並不牢靠,各種安全風險在積聚後多點爆發。我們從自行車王國進入汽車大國,但遠未成熟的汽車文明,為交通事故埋下了隱患。也因此,“禮讓”成為稀缺素質,違規駕駛成家常便飯,車道上的“搶逼圍”屢屢發生;非法改裝隨處可見,超載現象愈演愈烈;交通設施簡陋,違章車橫衝直撞,道路上危機四伏……

  這些問題也説明,校車安全是系統工程,不僅需要政府部門給力,也需要社會各方努力。校車不僅僅是“車”的問題,也是“人”的問題,需要服務部門、監督部門、生産部門、管理部門、教育部門等相互配合,才能良性運轉。讓校車成為“安全的流動校舍”,還需從更多方面改進,培養汽車文明,實現“多輪驅動”。

  不久前,有城市發生火警,但消防車鳴笛多時也無車讓路,眼看著大火卻無法前行。消防車碰到的“冷遇”表明,如果沒有汽車文明,不要説超載、搶道、疲勞駕駛、非法改裝等不安全因素難以制止,就連法律賦予的“特權”,亦難有用武之地。它讓人擔憂正在期待“特權”的校車:難道這種“冷遇”和“無視”就一定不會發生在校車身上嗎?

  校車安全功夫既在“車上”,也在“車外”。孩子們當然需要越來越多中國版的安全校車,但也不能忽視駕駛人員、運行環境等方面存在的短板與隱患。車輛規格、標準提升了,但還是由安全意識薄弱、能力素質不高的司機來操控,依然會駛向災難;校車自身標準提高了,但其他車輛無視交通規則,橫衝直撞,也可能有“飛來的橫禍”。眼下,從國家層面到地方政府,都在積極推動校車的“賦權”,這是重要保障,但制度設計要成為校車的安全護欄,既有賴於有關部門的嚴格執法,更需要全社會的自覺遵行,提高汽車文明。

  每一輛校車上都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未來。在日益到來的汽車社會的滾滾車流中,校車如此重要卻又如此脆弱。無論是社會管理者、教育者,還是司機、行人,抑或是父母、子女,都有一份安全責任,合力構築校車安然前行的坦途。

熱詞:

  • 汽車社會
  • 安全形勢
  • 汽車時代
  • 汽車大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