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鄭莉:“老有所養”應靠制度保障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18日 14: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安徽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製圖/王藝林

  近日,北京市公佈該市“十二五”老齡事業發展規劃,鼓勵商業保險企業、商業銀行或住房公積金管理部門充當“先鋒軍”,建立公益性仲介結構以開展“以房養老”試點業務。

  如何養老的問題再度引來多方熱議

  “以房養老”並非新鮮詞兒,國外已經有運作很成熟的“以房養老”服務體系,推行多年且已成為老年人養老的重要模式之一。照著葫蘆畫瓢,我國在各地也有過試行,但結果均不了了之。如數年前,上海公積金管理中心曾試推過“以房養老”模式,但因符合條件的申請者太少而作罷。石景山區曾推出“養老房屋銀行”,不久即因乏人問津而被迫叫停。

  渴望老有所依、老有所養是中國人的樸素願望。無論是貸款形式的“倒按揭”抑或是先過戶的“以房養老”,簡言之,就是賣房子養老,鼓勵老年人把固化在住房上的資産釋放出來,提前變現消費,用以自我養老。看上去很美的“以房養老”不溫不火地探索試點多年,無分毫成效,其現實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值得商榷。“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是國人數千年代代傳承下來的思想,辛苦一生,就是為了給子女多留下一些財産,而房子作為不動産,更是核心財産。根深蒂固的觀念讓老人很難接受把房子抵押而非留給兒孫。而我國現有的房屋産權70年的制度也是短期內難以逾越的障礙,一旦産權期滿,如何續期、續期後怎樣繳費、房屋收入歸誰所有等皆是問題。而世界其他國家之所以推行“以房養老”暢通無阻,很關鍵的一點便是不存在“産權限定”問題,房屋所有權永恒,土地所有權也歸房屋所有人。

  而最大的“攔路虎”還是房地産市場的不可控變數太多。近期銀監會有關人士在調研後表示,若是房價上行期,以房養老問題不大,但若遇到房價下行期,則可能遇到其他問題。

  有專家直截了當地指出,以房養老可以作為養老的一種補充形式,但作為主要方式肯定不可取,因為“會存在很大的社會問題”。也有網友尖銳地表示,養老不完全是個人的事,龐大的財政收入開源節流省點兒錢出來應該不是難事,不必非動腦筋“熱心”公民的私産處置。

  中國已進入不可逆老齡化高峰期,有統計數據顯示,當前老齡人口已達1.7億,到2050年將達到4.3億。而面臨的困難首當其衝的便是當前過半數老年人口養老保障尚未得到制度性安排,而是完全依賴自我保障。與之相隨的是社會服務業嚴重滯後,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業仍處於起步階段,好些城市僅有個別示範點,居家養老主要依賴保姆服務。

  從縱深層面講,老齡化社會本身理應是富裕帶來的結果,而應對的關鍵不是對老齡社會的惶恐與惴惴不安,而是如何構建一個公平的社會體系,住房、醫療、老年人服務等緊緊跟上。正因為如此,“以房養老”可作為社會保障的一種補充手段,但不必寄予太大希望。當下,解決養老問題最根本的做法,還是儘快建成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養老服務體系,由家庭贍養轉向社會贍養。同時,提高養老保險資金髮放標準、擴大社會保障範圍、完善醫療衛生體系,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和質量。(鄭莉)

熱詞:

  • 老有所養
  • 以房養老
  • 制度保障
  • 倒按揭
  • 上海公積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