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葛豐:根治小微企業貸款難制度要鬆綁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15日 15: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因應銀監會近期印發的《關於支持商業銀行進一步改進小型微型企業金融服務的補充通知》,民生銀行等五家中小型商業銀行已申請發行總計1380億元小微企業貸款專項金融債。

  上述動向當被視作監管機構、商業銀行攜手破解小微企業貸款難的又一次努力,而在此前,中國針對小微企業施行的優惠還是有很多。如,強制要求中小企業貸款增速不低於全部貸款平均增速;鼓勵和支持金融機構擴大中小型企業服務網點覆蓋面,等等。作為階段性成果,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小企業貸款餘額同比增長24.3%,增速比大、中型企業分別高出13.9%和11.7%。

  不過這類增量改進雖然方向明確,但又因為始終繞開核心制度因而難免事倍功半。道理很簡單,即,小微企業貸款難並不僅僅源自政策性的歧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小微企業經營狀況的高風險性與銀行放貸的審慎性原則顯著衝突,因此,如果要扭轉市場自發選擇形成的小微企業貸款難狀況,首要的任務就是盡可能推動金融供需方激勵兼容。

  前述任務放在境外發達市場也是一個艱澀的命題,而中國的特殊之處更在於兩點:其一,迄今為止,中國仍然以銀行信貸為主要融資手段;其二,中國的基準利率法定且貸款利率實際封頂。正是基於這樣兩項約束條件,中國的小微企業融資尤其難以獲得市場自生能力,因此,很多情況下,處在夾板中的金融機構要麼左右為難,要麼見縫就鑽。

  即以本意良好的小微企業貸款專項金融債為例,業界普遍擔心如何保證專款專用。畢竟,對於中國基本完成商業化改造的銀行部門而言,小微企業的信息是分散的、不規範的,規模與之極不相稱的商業銀行即使沒有信貸歧視,但在收益給定的條件下,必定既無意也無力承擔過於高昂的交易成本。

  正是因為始終存在激勵不兼容,一個足以引為前車之鑒的教訓是,雖然中國賬面上的中小企業新增貸款在監管層督促下節節攀升,但是由於中小企業的認定標準高至職工人數2000人以下,或者年銷售額3億元以下,或者資産總額4億元以下,因此,這就很容易解釋為什麼向上呈報的漂亮數據背後,真實的圖景是浙江民間借貸利率甚至摸高至跡近瘋狂的180%。

  現階段中國解決錯綜複雜矛盾的重要路徑是,重拾當年背水一戰之勇氣,重視改革頂層設計與總體規劃。這一點,具體至根治小微企業貸款難而論,首先就要通過漸進式的制度鬆綁,彌合銀行風險收益間的不對稱;其次,需要現有金融機構尤其是國有商業銀行真正實行公司化轉換,不斷提高風險定價能力;再次,需要培育多層次多渠道的融資體系,如風險投資、私募基金、合作基金等等;最後,對於戰略性創新企業的扶助,應在國家財稅支持及政策性貸款的籌劃內予以解決。

熱詞:

  • 小微
  • 貸款增速
  • 企業金融
  • 貸款利率
  • 企業融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