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通脹步入下行通道 央行或微調貨幣信貸政策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14日 18:0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世紀》週刊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央行有意對緩慢的貨幣供應量增長微調,但囿于監管政策與年末銀行可貸資金緊張等因素,恐難立竿見影

   中國10月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漲幅由9月的6.1%放緩至5.5%。市場人士由此普遍認為,中國的通脹正在由7月峰值的6.5%步入下行通道,決策者將有更大的空間微調貨幣信貸政策。

  “央行可能會把全年的M2(廣義貨幣供應量)增幅調到14%,前三季度M2同比增速僅為13%。”接近央行的知情人士稱。這意味著,全年信貸增量需達到7.5萬億元-7.8萬億元,而前三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5.68萬億元,同比少增5977億元。他表示,在外匯佔款仍然增加較多的情況下,貸款增長回落是貨幣回落的主要原因。

  不過,目前信貸恐難立即配合。受訪的多位銀行資深人士稱,信貸投放是雙線管理,不僅受制于央行的規模調控,還取決於銀監會的監管底線。雖然貨幣當局有意放鬆流動性,但多家商業銀行受制于貸存比超標的現實,“自身現有規模也未用足。”按照銀監會此前公佈的新規,從今年6月1日起,商業銀行日均貸存比不得高於75%。

  財新《新世紀》獲悉,目前除高層親自出面動員商業銀行向鐵道部施以援手略見成效外,銀行的信貸投放並無太大的鬆動跡象。其中,國開行承諾投放1000億元貸款增援鐵道部,工農中建四大行的支持力度則相對有限,農行略多,工行其次,認領了約150億元左右,建行先後追加近百億元,而一直在此領域涉足未深的中行,數額更少。

  一位大行信貸部門負責人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央行目前除退還了“處罰規模”(即在按季度考核時,未按央行計劃投放而被削減的規模),並略加了一點規模額度外,暫時未有更多放鬆信貸的舉措,“目前信號表示信貸會有所鬆動,但鬆動有限,帶有試探性、姿態性。”

  明年的信號

  10月2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天津調研時表示,貨幣政策要“適時適度微調預調”。這一表態遂引發市場對信貸貨幣放鬆的極大預期。

  此後,央行在公開市場操作環節,連續三期停止正回購,而一年期央票的利率也出現了兩年內的首次下降。市場紛紛預期,貨幣政策微調已然啟動。

  央行內部曾對貸款增速、GDP(國內生産總值)和CPI三者關係有一個動態分析。結論是隨著貨幣化的基本完成和直接融資的進一步發展,加之穩健貨幣政策的實施,貸款增速與GDP和CPI增速之和的差距應逐步縮小並趨於一致。

  按照央行年初的預期,在GDP增長8%,CPI增長4%的情況下,可以接受的貸款增速應該是12%到13%。

  不過,當時央行高層就在內部表示,政策可靈活應變。當CPI保持穩定,而GDP增長過快的時候,貸款也可以增長快一點。但如果CPI上漲較快,為了控制通脹,貸款增速就要低一點。

  中金公司研報稱,中國貨幣政策逐步放鬆的方向已經確立,但在節奏上仍是漸進的,年內以微調為主,明年可能才會看到法定準備金比率下調這種實質性的放鬆政策出臺。

  某股份制銀行高管預計,明年的信貸投放將有望回歸常態。“不會再被刻意打壓,今年貨幣監管當局都在搞逆週期調控。”前述人士並稱,明年資金的供應不會像今年這麼緊,而社會的資金需求也將漸趨理性。

  前述央行人士表示,實體經濟資金需求居高不下是資金緊張的癥結所在,但過高的貸款利率使得企業的成本攀升,“國企的平均利潤也不過才略高於6%,而資金成本超過8%,顯然不划算。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和企業在制定明年的計劃時,應該會務實地汲取教訓,規模和攤子不會鋪得那麼大。”

  前述高管並稱,由於明年平臺貸款將會集中達到償付高峰期,整個經濟面臨的壓力依然很大,如果通脹水平無法下降到合理水平,政策調控恐怕難有太大的操作空間。

  針對最新公佈的CPI數據,摩根大通中國區全球市場主席李晶認為,中國的通脹繼續放緩。貨幣政策開始“選擇性”寬鬆。事實上,在國務院主導的監管和財稅政策鼓勵下,小企業貸款已明顯出現鬆動跡象。

  金融專家黃金老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穩健貨幣政策的基調短期內將不會有變,偏緊的信貸投放在未來三個月仍見持續,但央行對政策進行技術性修訂的空間還很大。他認為,可能手段包括調整存款準備金的繳存範圍,小微企業債籌集的資金可以放貸但不計入貸存比等。

  10月中旬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了多項旨在支持小微企業信貸發展的新政。具體舉措包括商業銀行發行金融債所對應的單戶500萬元以下的小型微型企業貸款,在計算貸存比時可不納入考核範圍等。這無疑提高了中小商業銀行支持小微企業的積極性。日前,民生、興業兩家銀行發行小微企業專項金融債已獲得銀監會批復。

  但前述銀行高管認為,銀行內部對中小企業和小微企業的界定仍很模糊,銀行基層慣有的貸款騰挪和鑽空子仍難以避免。

  一位大型銀行信貸部門負責人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銀行在最後兩個月也並非全無放貸意願:一方面,增加投放後,有利於做大明年的基數,為明年進行結構調整爭取更大的空間;另一方面,貸款是銀行維護客戶關係的重要渠道,只要客戶有需求,銀行還是會設法支持。“問題在於,現在銀行很差錢。”

  銀行何以差錢

  十余位受訪的銀行高管和分支機構負責人,幾乎不約而同地向財新《新世紀》記者提到,“受制于貸存比考核,銀行即便想放鬆信貸,也心有餘而力不足。”

  “主要是存款跟不上。”某大型商業銀行高管透露,受貸存比的制約,該行的可貸資金已經捉襟見肘,不少分支機構的額度都沒有用足。

  今年上半年央行六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有銀行高管測算,目前大型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已高達21.5%,而中小銀行也在19%以上,按照20%的平均水平計算,78萬億元的存款餘額,凍結的資金規模就在15萬億元以上。

  從9月開始,央行擴大了存款準備金的繳存範圍,將保證金存款納入了繳存基數。據業界推算,此舉回籠的資金將達到約9000億元,10月和11月的繳存力度最大,預計都在2300億元左右。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商業銀行在近兩個月面臨更加巨大的流動性壓力。

  派生存款的減少,是銀行業存款銳減的另一重要因素。

  銀監會前主席劉明康近期曾對財新《新世紀》記者坦言,旨在推進銀行貸款支持實體經濟的“三個辦法一個指引”(《流動資金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個人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固定資産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和《項目融資業務指引》)的逐漸落實,令商業銀行的派生存款大為減少。

  因為在新辦法實施前,銀行一次性將貸款發放給企業後,企業要在一個較長時間段內陸續支用,並可將資金存入銀行,帶來派生存款。而實貸實付之後,企業的貸款實貸實付,相應的派生存款也隨之減少。

  因此,一些銀行和企業最初對此並不積極。但在監管部門強力推行下,相關政策的執行程度已超過了70%。

  截至今年9月末,中行、交行、招商、民生和興業五家銀行的貸存比都超過75%的監管紅線,而其他股份制銀行的貸存比也都超過70%。

  其中,工行的存貸比已經超過62%的監管目標值,建行則超過了65%的監管目標值。根據銀監會規定的差異化的監管目標,工行和建行的貸存比的目標值分別為62%和65%,而觸發值則分別為65%和70%,一旦達到觸發值,將受到監管警示。如建行截至第三季度末,新增存款僅為6600多億元,比新增貸款還少100多億元。

  另一個制約銀行信貸投放的因素,是企業自有資金減少。前述銀行高管表示,在貸款投放的過程中,商業銀行從風險控制的角度,通常不允許借款人負債率太高,如一般企業負債率不高於60%,新項目資本金到位率一般不低於30%等。所以,貸款的增長實際上還受制于社會自有資金增長的約束,即總體上主要是受社會新增利潤水平的影響。而今年以來,土地出讓金的大幅減少,以及企業平均利潤的下降,都使得企業的自有資金受到掣肘。

  他預計,四季度投放能力較強的銀行,應是目前貸存比相對較低的城商行。在2009年信貸天量投放期,城商行一度成為信貸投放的主力軍。

  “隨著CPI的逐步回落,社會資金是否會向銀行回流,從而增加銀行的存款?”一位股份制銀行高管如此期待。

  流動性壓力凸顯

  知情人士稱,雖然前三季度,在多家大行存款負增長的情況下,工行仍以其網點等優勢現了正增長,但流動性壓力和資金成本高企等問題也初現端倪。

  他指出,值得關注的是,工行目前已從傳統的資金拆出大行變成了拆入大行,拆入量是拆出量的近2.3倍,資金使用成本大為提高。今年9月末,工行拆出資金為1155.83億元,同期拆入資金為2628.83億元。此外,工行前三季度的經營活動産生的現金流凈額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去年同期為6278.56億元,而今年僅為1706.81億元。

  在存款銳減的情況下,各行多通過滾動發行存款類理財産品等方式來彌補存款下降的缺口。銀行可通過設計理財産品的到期日,使得在考核時表外資金可以在銀行賬上“趴一兩天”,緩解考核壓力。知情人士透露,由於銀監會的理財管理新規,表外理財和超短期理財産品的發行,都受到較大制約。

  工行還“因發行保本理財産品規模增加,導致其向客戶支付的保本理財收益增加,引發其他業務成本上升了1285%”。有分析認為,此項指標出現十幾倍的異動,原因並不僅限於此。規模和承諾收益的上升只是一方面,而理財産品期限過短、短期無法兌付時就搞同業拆借來解決問題,無疑也增加了銀行的經營成本。

  另以一家股份制銀行為例,該行目前面臨較大資金壓力。知情人士透露,該行資産千萬元以上的高端客戶原本領先同業,今年上半年,CPI居高不下,“不少大客戶投資意識覺醒,紛紛將資金轉向私募投資、房地産、藝術品,或者移民海外。”而該行又不願意涉足資金成本較高的協議存款,也使得其原本就不寬裕的貸存比更加雪上加霜。

  相比之下,中行的處境更為尷尬。該行的網點在四大行中排名末位,人民幣業務不佔優勢,儲蓄存款一直不敵同業。但中行更傾向於表內理財。“表外理財,原則上商業銀行只是代理行,無須承擔相關風險,但中銀香港‘雷曼迷你債’的教訓,令中行對表外理財産品的發行十分小心。”中行人士透露,所以更多選擇了表內理財和同業拆借等。而此舉也使得中行的資金成本上升,在其他行凈利差上升的情況下,中行卻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環比下降。

  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幾大行的流動性整體都趨緊,各行的流動性比例雖然仍能滿足基本的要求,但都呈現下降趨勢。銀行資金面的緊張由此可見一斑。

  釋放流動性

  近期的公開市場操作顯示了央行在銀行間市場釋放流動性的意圖。

  10月底,央行連續三期暫停了正回購操作。11月8日,央行發行了100億元1年期央票,利率下行1.07個基點至3.573%,為28個月來首次下降。

  “一年期央票對基準利率有指導意義,本期下調一年期央票發行利率,表示央行對貨幣政策放鬆的意圖已經顯現,對債券市場起到鼓勵的作用。”財富證券固定收益分析師陳鵬稱。

  本期央行同時進行了300億元28天期正回購操作回籠資金,中標利率為2.8%,之前已經連續暫停三期正回購操作。鋻於12月的到期資金量比較少,採用28天正回購操作,有利於滾動後續資金,加大操作靈活性。

  陳鵬同時表示,今年央行在前6個月的操作是以緊縮為主,7天期回購利率一旦跌倒3.2%以下,央行就會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或者加大回籠力度;而目前則是逐步放鬆的過程,較為明顯的是在10月底時,央行對商業銀行進行了定向逆回購操作,並在該時段,連續暫停了三期的正回購操作。

  11月8日,銀行間市場質押式回購利率隔夜和7天期品種分別在3.12%和3.56%左右,與前一交易日相比變動不大;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隔夜和7天期品種則分別為3.11%和3.56%,顯示資金面較為寬鬆。

  陳鵬説:“目前回購利率稍一走高,就停止回收流動性。未來可能會定向下調中小商業銀行的準備金,這取決於目前的政策對保增長有多迫切。”

熱詞:

  • 央行
  • 理財産品
  • 貨幣政策
  • 通脹
  • 新世紀
  • 同業拆放利率
  • 週期調控
  • 財富證券
  • 質押式回購
  • 理財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