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徐立凡:破除壟斷才能改良“經濟體質”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11日 11:2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發改委證實正在調查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涉嫌寬帶接入領域壟斷問題。

  破除壟斷,無論從保障民生的角度,還是從經濟發展的立場;無論是為維護消費者權益,還是為促進行業健康發展,警惕並破除不涉及經濟安全的市場領域的非正常壟斷現象,都是當有之義、當務之急,是政府部門義不容辭的職責。

  服務差、收費高,卻非但沒有被淘汰,反而不正常生長,這正是典型的“壟斷病”。在很大程度上,一般競爭性領域的跨越式發展中,為提高産業發展效率,從佈局到經營都採取了傾向壟斷的方法,由此形成並固化了排斥競爭的利益格局,落下了病灶。而同時,普通消費者對於壟斷經營可能或已經造成的利益損失,缺少自我救濟手段。技術屏障、信息失衡、維權無門……使得普通消費者難以參與反壟斷。

  這樣的逆淘汰,直接損及的是公眾利益。公眾所能得到的服務以及為之付出的價格,影響著生活質量的高低。在管理通脹預期成為宏觀調控首要任務的前提下,質次價高的服務實質上還影響到“治脹”的成效。公眾如果總是需要付出性價比不當的服務成本,不僅會影響到公眾幸福感,而且貨幣和財政政策的調整就很難完全到位,向民生傾斜的政策意願也就難以完全落地。

  而企業利益與公眾利益如果長期背離,最終會傷害到經濟和社會發展。對於壟斷的監管如果不能及時到位,在高額利潤召喚下,壟斷式經營就可能成為市場的價值取向。傾向壟斷前景、排斥合理競爭,在“馬太效應”之下,壟斷性企業獲得過多資源不斷發展壯大。而由於缺乏發展空間,一旦市場形勢有變,非壟斷資本就不願意再進入實體經濟。這種失衡情況,實際上意味著經濟資源的變相浪費和經濟體系體質的下降。

  其實,即使從企業自身的角度出發,壟斷利潤儘管可以一時抑制競爭對手,也最終會抑制自己的發展。特別是,在許多國企已經做大做強的今天,理應具備更廣闊的視野,參與世界性競爭中去。如果沾沾自得于壟斷地位,那麼,在勢必到來的更大格局競爭中,將無法成為有力的競爭者。

  更重要的是,就國企性質而言,作為國有資産的受託管理人,國企的利益追求應該與公眾利益有更高的一致性。即使由於種種原因形成了事實上的壟斷地位,國企也應該具備對於壟斷的排斥性基因,不能對不合理的壟斷習以為常,甚至刻意維持;應該比一般企業更自覺地去履行社會責任,更自覺地運用企業佔有的資源造福於人民、造福于國家,而不僅僅是謀一企之利。(徐立凡)

熱詞:

  • 經濟體系
  • 壟斷地位
  • 經濟安全
  • 馬太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