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央視網評:像陳賢妹一樣,做個精神明亮的好人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07日 07: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央視網評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作者:王石川

      小悅悅事件已經過去二十多天了,但帶給人們的人性反省、道德反思以及制度反芻,仍未終止。人們為小悅悅的不幸嘆惋,為18名路人的冷漠寒心,更為拾荒阿婆陳賢妹的義舉油然而生敬重之情。

      陳賢妹值得敬重,體現在三點,首先面對傷殘的小悅悅她勇敢站出來,當時沒想別的,“就是想救人”;其次面對“想出名、炒作”的中傷,她不以為然,不以為意;最後,面對捐款,她慷慨捐出。可以説,陳賢妹,這個弱不禁風的老人,有著強大的道德張力;這個家境寒酸的拾荒老人,精神是富有的、高貴的。

      人們用“最美婆婆”的稱號禮讚陳賢妹,是的,她美在心靈,她的言行詮釋了什麼是見義勇為,什麼是古道熱腸,什麼是厚德載物。見義勇為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放眼現實,像陳賢妹一樣的好人其實不勝枚舉,比如“最美媽媽”吳菊萍,“最美護士”余書華……“最”字背後有民意,這些“最某某”已經被意象化,具有深刻的符號意義,鐫刻在世道人心裏。在人們感嘆道德發炎的今天,他們用行動告訴我們,善在沉澱,在默默蓄積,它總在不經意之間浮出來,打動人們,讓人們感到明亮而溫暖。

      今天,我們的社會道德似乎面臨嚴峻考驗。面對受傷的小悅悅,18名路人漠然走過;面對跌倒的老人,不少人迅速逃離;面對張狂的竊賊,有的人選擇默默離開……這些極端個案的被放大,一下子讓人們産生了極度焦慮,不敢做好事、不想做好事、不能做好事,仿佛成了社會之疾。

      其實,正終歸勝邪,熱情終究能融化冷漠,道德必能擊敗缺德。講述起驚險的一幕時,吳菊萍微笑著淡淡説:“這是本能,是一個母親應該做的事情。”被追問“您當時是怎麼想的?”陳賢妹説“總要有人去幫助。”這些話很乾淨、很素樸,卻真實、有力,讓人感動之餘,陡然而生敬意。是的,總要有人去幫助,也總有人去幫助,也正因為如此,小悅悅的母親感嘆“還是好人多”。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誣陷者畢竟是少數,而社會也正在譴責那些誣陷者,這正是正義的力量,也是民心所向。其實,壞人沒有我們想象得多,惡人也沒有我們想象得那麼強大,我們別嚇壞了,不能因為有惡人、壞人,而改變我們的價值觀,從此不再信仰善良。如果因為幾個宵小之徒,就改變了我們行善的腳步,我們的價值觀該是多麼脆弱,一定會讓親痛仇快。

      你所站立的那個地方,正是你的中國。你怎麼樣,中國便怎麼樣。你是什麼,中國便是什麼。你有光明,中國便不黑暗。學者崔衛平如是説。在小悅悅事件之後,重新打量這句話,尤其感慨。因此,我們不妨捫心自問,如果我們在小悅悅受傷現場,我們是十八分之一,還是第十九人?如果我們只是感嘆,只是抱怨,只是嘲笑冷漠,只是做口頭道德家,我們站立的地方怎能光明?你有良知,中國便不會沉淪;你有尊嚴,中國便不會糟糕;你找準了正確的方向,中國便不會後退……

      當下,我們尤其需要見義勇為,尤其需要放大好人好事,尤其需要同仇敵愾。好人多了,壞人就少了,好人強大了,壞人便懦弱了,好人散發的精神光芒越熱烈、越持久、越綿長,壞人的精神就越容易受到觸動,越會翻檢自省。當然,世界不是黑白分明,不是只有好人和壞人,在好人壞人之間還有大多數人,我們不宜對所有的人進行道德綁架,但不爭的事實是,為了我們生活得更美好,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心存向善。

      是的,總有一種感動讓人淚流滿面,總有一種善良讓人心底生暖。只要每個人都默默堅守善,假惡醜生存的空間就會越來越少。只要我們通過不同的方式,一磚一瓦地建築道德大廈,我們每個人生存的空間就會越來越亮堂。

      拒絕冷漠,關鍵在於行動。做個好人,關鍵也在行動。我們別只做空口道德家,發表完道德演講之後,無動於衷,或者一邊指責別人不道德,一邊自己做不道德的事。“自己不洗澡,反叫別人去搞衛生”,顯然不能服眾。是的,道德也許發炎了,但是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拒絕冷漠,都積極行動,發炎的道德一定很快康復。

      像陳賢妹一樣,做個精神明亮的好人,為了自己,也為了別人。精神明亮了,這個世界就會明亮。

熱詞:

  • 陳賢妹
  • 小悅悅
  • 道德
  • 見義勇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