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堂吉偉德:食品安全監管應學“供港蔬菜”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31日 09: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在綠色蔬菜、有機蔬菜已被消費者熟知的情況下,目前在珠三角部分超市又開闢了“供港蔬菜”這個新蔬菜專區,竟頗受消費者青睞。(10月30日《人民日報》)

    為什麼消費者青睞“供港蔬菜”?原因在於,更嚴格的標準和更嚴密的監管,使“供港”産品具有更高的品質保證。以蔬菜為例,從農藥殘留到化肥施用量,供港産品都有嚴格標準,而這個標準一直都比內地的高,且有嚴格的檢測作為保障。不合格産品不但會導致經濟損失,而且由於是“供港”,誰也不敢馬虎。

    在食品安全標準上,國內低於國際。甚至,一些標準在重新修訂之後,反而退步,耐人尋味。以乳品安全為例,1986年舊版生乳國標規定的蛋白質含量為2.95%,每毫升菌落總數為50萬個,但新的“中國標準”分別改為2.8%和200萬個。標準低必然導致監管松,食品安全風險就會暗生。

    高標準是最好的監管。這不僅在於食品安全標準本身,也在於監管本身。只有高標準的食品安全訴求,才會倒逼監管更有作為。出口産品的優質和高合格率可以證明,食品安全是可以、也能夠得到保障,關鍵在於管理者堅持一種什麼樣的態度。

    每年香港40%的蔬菜來自於惠州,也就是説,以惠州模式,一個數百萬人口的中等城市,是完全可以自我解決優質蔬菜供應的問題。目前,隨著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以及農村土地集約化的提高,實現規模化、科學化種植已不成問題,關鍵在於我們能否將食品安全的“內地標準”轉化為“香港標準”,並就此建立完整的檢測和監督體系,並以此逼著種植向規模化、標準化發展,並因此帶來種植模式和方式的革命,使食品從源頭上就能得到安全保證。

    在成熟的監管體系下,一旦不合格産品被清理出市場,損失慘重,勢必放大對合格和優質産品的需求,形成品質上的競爭和淘汰,正面效應就會發揮主體引領作用,從而使高標準得到大面積實施和推廣。

    若將“供港蔬菜”監管模式移植,在時下雖不能解決全部問題,至少也能解決部分問題。其真正的意義恐怕在於,通過優質食品的投放和對衝,對於整個內地食品生産的格局,將會由量變上升為質變,大面積推廣的時機也就水到渠成。

熱詞:

  • 1986年
  • 食品安全監管
  • 供港蔬菜
  • 監管模式
  • 監管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