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熊丙奇:“工科生減文科生增”癥結何在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26日 09:4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一些高校低成本盲目發展,是造成工科生比例減少、文科生急劇增加的主要原因

       近日,在一場主題為“青少年社會福利政策與青少年發展”的研討會上,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俊彥在分析青少年問題成因時指出,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分配製度沒有跟上,最明顯的是不同行業的分配不公。“有一個直接的數據,1999年高校擴招以後的在校學生,工科生所佔比例從55%下降到33%,文科生所佔比例從20%提高到37%,背景是父母和社會熱衷於金融、法律、財會這些分蛋糕的行業,人們不願意從事做蛋糕的行業。”(10月23日《中國青年報》)

       從行業收入來審視目前學生的選擇,無疑是一個角度,但原因恐怕不止“父母和社會熱衷於金融、法律、財會這些分蛋糕的行業”。在筆者看來,在我國現階段,高等教育一定程度上存在的低成本盲目發展,才是造成工科生比例減少、文科生急劇增加的主要原因。

       在大學自主辦學、學生自由選擇的環境中,上述觀念應該是成立的——學校根據受教育者和社會的需求舉辦相應專業,然而,在我國當前的高考制度中,學生的專業選擇空間是有限的,不論是以前的傳統志願還是目前很多省市推出的平行志願,都需要學生謹慎考慮專業志願服從調劑(不服從調劑被退檔是很大的志願填報風險),由於選擇權有限,加上志願填報的不確定性,不少大學生,對被錄取的專業並不滿意。有的大學專業錄取的新生,80%是沒填志願卻被調劑進去的。教育數據諮詢和評估機構麥可思公司對2009年入學的大一新生進行的調查顯示,本科2009級新生對專業的滿意度為32%,高職(專科)新生則為35%,其中,本科和高職(專科)對專業“非常滿意”“很滿意”的僅為2%、3%;而對專業很不滿意的分別為30%、27%。

       學生對專業不滿意,卻不得不在這樣的專業讀書;沒有學生報考,學校卻能憑藉志願調劑招滿。這就是現實,但這恰恰給一些大學的“快速發展”以最大的推力。以法學專業為例,這一專業從2008年至2011年已連續3年被麥可思列為“黃牌”專業(黃牌”專業是失業量較大、就業率也持續走低且薪資較低的專業),可這並沒有阻擋法學專業擴招的步伐。而在這之前,根據《中國法治發展報告No.7(2009)》提供的數據,我國高校法學院係30年增長了100多倍——截至2008年11月,全國有法學院係634個,法學專業在學人數接近60萬人,其中本科生約30萬名。

       説到底,文科專業在大學的持續膨脹,不是因為其好就業,也不是因其受到考生的追捧,而是因為這需要的辦學投入相對較低,不像工科專業那樣,需要實驗設備,以及較為專業、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老師。一些高校的文科專業,甚至沒有幾個像樣的專任教師,靠學校其他專業教師兼課、聘請退休教師和高校研究生,就很快就舉辦起來,併發展到幾百人的規模。另外,追求大而全,是很多高校的辦學追求,而要儘快讓規模大起來、學科全起來,發展這種較低成本的文科專業,就是最佳選擇,一哄而上,成為必然。

       更令人無奈的是,這種辦學質量很低的專業,考生覺得沒多大前途,可為了上大學、為了避免出現志願填報失誤,卻不得不填報,進入大學之後,對專業教育質量不滿意,但由於很難轉學、很難轉專業,只有繼續混日子。如果要説青少年問題,這是比行業收入分配不公更嚴重的問題。很多從這些專業畢業的學生,在大學裏根本就沒有學到多少知識和技能,而自身的職業發展也陷入迷茫,一畢業就往往失業。與之對應,那些急需人才的行業,卻很難從大學中獲得合格的人才,於是行業發展受阻,競爭力缺乏。

       讓學生們擁有充分的選擇權,可以自主地選擇大學和專業,才能真正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並規劃積極向上的人生,減輕他們的教育焦慮和社會壓力。這要求大學教育更大程度地開放,打破現在的計劃體制,建立市場競爭機制。如此,社會的發展、教育的發展和個體的發展才可能結合起來。

責任編輯:魯楊

熱詞:

  • 工科生
  • 文科生
  • 高校
  • 專業
  •